“十四五”时期,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奋勇争先,一大批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日报社近期推出特别策划,集中展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取得的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让全社会更直观地感受我国科技创新的蓬勃活力,为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凝聚强大力量。
今天
让我们来一起为
深蓝汽车在行业内
首创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
“一键三连”
电动汽车不过“山海关”?
当前,电动汽车存在低温续航短、低温充电慢、低温动力弱等痛点,这严重制约了新能源汽车在北方极寒地区的推广使用。
对此,深蓝汽车在行业内首创的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可在电池低温情况下快速提升动力电池温度。该技术的量产,填补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快速自加热技术的空白,有效地解决了新能源汽车低温动力弱、充电慢等行业难题,引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脉冲加热技术的突破。今年6月,该技术的核心专利荣获了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金奖,这是重庆市近17年来首次获奖、汽车企业史上第二次获奖。
搭载了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的电池底盘。深蓝汽车供图
据了解,当前行业主要是通过电池加热的方式来提升电池温度,从而改善电动汽车低温性能差的痛点,且行业内普遍采用的PTC加热、水循环加热或电池加热膜等外部传导加热方法,存在加热速度慢、整车成本增加、系统布置复杂、可靠性降低、加热效果不均匀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痛点,深蓝汽车累计投入数亿元研发资金,组建百余人的专项开发团队。基于跨系统、跨领域的集成创新,提出了基于电机电路拓扑复用的解决方案,通过5年多的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电机控制与加热噪声尖锐问题、高压电容烧蚀问题、电机转子可靠性等十余项原理性难题,最终实现了行业首创的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搭载整车量产应用。
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实现了 原理、算法、策略三个首创。首先是原理首创,首创基于电池低温下内阻大发热快、高频脉冲电流下电池不析锂的特性,实现电池快速自加热。然后是算法首创,首创基于高频脉冲矢量的电流控制算法,实现电机零扭矩下的脉冲电流生成,避免了加热过程车辆异常抖动。同时还有策略首创,首创“脉冲加热+余热回收”的电池低温加热策略,解决电机热风险,进一步提升热能利用率。
集成动力电池-电池包及保护罩。深蓝汽车供图
经过专业机构的检测认证,脉冲加热最快温升速率每分钟超过4℃。经搭载实车验证,深蓝汽车的脉冲加热技术可以实现-30℃低温环境下电池温升速率超过4℃每分钟,实现车辆低温下的动力性能提升55%以上,充电时间缩短30%以上。
“作为原创的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我们布局技术专利50余件,但我们没有对外封锁技术,而是面向国内全行业开源,就是希望尽自己所能推动行业技术共同发展。”深蓝汽车CEO邓承浩表示,目前,他们正持续推进技术迭代,目标将适用温度范围扩展至-45℃至20℃全域区间。同时,他们也将重点攻关无须电池加热膜的自加热技术,预计可使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成本下降,安全性也有所提升。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雍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