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出资参与成立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研究院公司”)。据公开资料显示:“研究院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其中,贵州茅台将以货币+实物(实验仪器)的形式出资4.9亿元(占股49%),茅台集团则以货币+实物(科技大楼)的形式出资5.1亿元(占股51%)。
在成立“研究院公司”这件事上,茅台有何战略考量?对此,茅台明确了三个重点:一是整合内外部及产业链上下游科研资源;二是聚焦主业发展与白酒酿造技术的成果转化;三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
从思想层面的破冰,到产、学、研合作的验证,再到战略方向的定调,茅台今年在科技战略上频频落子。在名酒研究所(ID:MJYJS2024)看来,“研究院公司”正是茅台一系列科技战略落地的核心载体,同时也向外界释放出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强烈信号。结合当下消费升级、消费群体迭代、产业周期性调整的背景,茅台显然是在加码“科技驱动”,致力于为企业未来十年提前孵化出“第二增长曲线”。
01落地!茅台科技战略的核心载体
“研究院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涵盖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发酵技术、环保监测和水污染防治等,正好承载了茅台此前规划的战略构思。
年初的时候,茅台的战略脉络已现端倪。2月18日,在2025“中国茅台•国之栋梁”生态守护公益行动启动仪式上,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表示:“茅台始终愿与赤水河沿岸的各地政府、企业和父老乡亲们一道,协同推进流域共治,为赤水河美好生态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进入3月,茅台的战略布局节奏明显加快,接连召开了两场重量级会议——茅台集团2025年科技创新工作会,以及2025年春分论坛合成生物学创新与发展大会,并提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茅台思考”。即推动茅台生产力从传统向新质转变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科学与技术”“传承与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三组关系。
此后两个月,茅台开启了密集的科研走访之旅,先后与清华大学、华大集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顶尖科研机构开展交流合作,旨在借助高校、科研院科研力量和产业资源,构建“企业主导、院校共建、项目驱动”的协同创新模式,打开生物制造发展局面。
通过广泛的调研,茅台在生物科技发展方向上逐渐形成“五点共识”,包括围绕生物科技使能技术筑牢生物制造根基、围绕天然产物挖掘合成新路径、围绕新材料提高绿色化水平、围绕功能性食品拓展产业新领域、围绕碳中和探索二氧化碳产业化利用。
7月5日,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还表示,茅台通过深度调研和与科学家交流,基本确定了生物科技“一个基础、一个要求、三条赛道”的发展方向。一是使能技术,是生物制造发展的基础;二是碳中和,是基于行业发展的要求;三是天然产物、新材料和功能食品,是生物制造发展的赛道。
显然,茅台研究院公司的正式成立,远不止于一个新机构的挂牌亮相,这更像是茅台将其宏大的战略构想从“云端”的规划蓝图,落地到产业实践中的关键一跃。这一跃,标志着茅台在科技创新、生态保护、产业升级等多个维度的战略布局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
02构建“生态圈”,加速向“科技驱动”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公告明确提出,研究院公司将致力于“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助力高质量发展”。在经营战略上,这反映了茅台应对行业挑战(如消费升级、健康饮酒趋势)的策略:通过技术研发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此外,注册资本10亿元的大额投入(茅台出资4.9亿元,茅台集团出资5.1亿元),以“货币+实物”的形式出资,显示出茅台战略上的资源倾斜:即确保“研究院公司”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支撑传统酒企向科技型集团转型。
深入剖析其战略目标,“研究院公司”的成立是茅台科技创新战略的核心载体,构成了一个短期与中长期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战略体系:
在短期目标层面,研究院将聚焦于巩固与提升茅台白酒主业的竞争壁垒。主要体现在持续深化酿造工艺研究、强化品质控制体系、优化生产效能,并加速推动研发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高效转化,最终服务于增强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着眼中长期发展, “研究院公司”的战略使命是系统性打造“科技茅台”这一核心价值。其路径在于通过深度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并积极拓展多元化研发领域(例如环境工程、生物技术、新材料应用等),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将不仅为茅台开辟出新的增长曲线,也积极响应了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研究院公司”的设立与运作,标志着茅台整体发展战略实现了从传统的“产能驱动”向更具前瞻性的“创新驱动”的深刻转型与升级。这一战略跃迁,将使茅台能够以前瞻性的科研布局和敏捷的创新机制,更主动、更有效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与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从而奠定其未来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后记
置于宏观经济视野下,白酒行业的发展驱动力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过去依托房地产、基建投资带来的商务消费红利逐渐消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增长逻辑加速形成。这既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经济结构性转型在白酒领域的具体体现。
茅台主动拥抱这一趋势,着力突破传统酒企定位,正向“科技型集团”进阶。这不仅意味着其内部生产与管理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革新,更涵盖了对前沿生物技术、新材料、绿色科技等领域的跨界融合。“研究院公司”将成为聚合内外科技资源、孵化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主阵地,为这场深刻转型提供核心动能。
而茅台科技转型的深远布局,还体现在通过“科技企业”的身份融入科技圈层生态。当茅台研究院与高校、顶尖科研机构、生物科技企业建立起广泛的合作,便自然嵌入了一张高价值的科技资源网络,为企业经营提供了很多可能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