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了我们CEO吉姆·法利的一段访谈视频,视频里法利这个百年福特的掌门人,像个小学生一样,坦白了他去中国“取经”的经历。
他说他跟企业所有高层一起跑了五六趟中国各地,试驾了好几百辆电动车,
他用飞机把几款很有代表性的中国电动车运到底特律,接下来让我们这些老年人亲自把它们拆开再组装起来,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不像个工程师,更像个考古学家,在研究一个来自未来文明的“外星遗迹”。
法利在访谈里,说了一句让我们所有人都沉默的话:“我这辈子,都没见过比这更令人感到谦卑的事情。”
他说,他坐进一辆中国电动车里,手机揣在兜里,什么蓝牙、数据线,全都不用。车子自动就识别了他的手机,音乐、支付、社交APP,无缝地投到了车机大屏上。
整个过程,丝滑得就像呼吸一样。而我们呢?我们福特想搞个类似的功能,得先看谷歌和苹果的脸色。人家不开放接口,你就干瞪眼。
在中国;华为与小米既涉足手机领域又投身造车行业,各类车辆皆有涉及,诸如轿车、跑车等它们均有涉足;并且其自身于数据体系及硬件方面构建了闭环,这般融合能力乃是我们较难追及的差距。
我们还在玩“积木”人家已经开始玩“变形金刚”了。更扎心的是,法利承认,中国电动车,不光智能体验牛,成本和质量,也全面碾压我们。
你没听错,不只是便宜,而且质量还好!背后的核心?磷酸铁锂电池。这玩意的专利,大部分都在中国人手里。法利说我们想造便宜的电动车,就必须得有这技术。
“但这项技术,现在在中国,不在我们密歇根。”他说出这句话时,我仿佛听到了底特律这座“汽车之城”心碎的声音
如果说电池技术只是让我们感到“技不如人”。那接下来法利说的话,则让我感到了彻骨的“恐惧”。
他说福特因为稀土供应中断,已经连续停产三周了。稀土是干嘛的?造高性能磁铁。车上的喇叭、电机、电动座椅,哪儿都少不了它。
而这玩意儿,我们美国自己,造不出来。只能靠中国。想自己搞?可以光是矿产审批,就得20年。
更恐怖的是,法利说美国以前有20家低压铸造厂,现在只剩下2家了。
我们这条引以为傲的汽车产业链已经像一条生锈的铁链一样脆弱,如果随便哪个环节断掉,整个链条就会断,
过去几十年,我们的社会,只尊重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不尊重工厂里的蓝领工人。我们把工厂迁走,把制造业外包,以为自己可以靠“钱生钱”,永远活在产业链的顶端。
中国他们用20年的时间,踏踏实实地,把从矿产、芯片、电池到智能系统、AI助手,再到全球供应链,这一整套东西,全都给“盘”出来了。
这不是“人海战术”,这是一个国家,用系统性的方法,跑赢了新一轮的工业革命。
最让我感到窒栩的,是法利对中国产能的判断。他说中国一年能造4000万辆车,自己国内卖掉2000多万辆。剩下的怎么办?只能出口。
“他们仅靠现有的产能,就足以供应整个北美市场。”当他说出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成千上万的中国电动车,像潮水一样涌进美国,而我们这些在福特干了一辈子的工程师、工人,一个个地失业,养不起家
这不是一场靠加关税就能赢的贸易战。这是一场事关我们饭碗、事关我们下一代生活的“生存之战”。
法利也放弃了幻想。他说现在唯一的出路,不是“脱钩”而是“学习和合作”。去建立合资公司,去把中国的技术,想办法“转移”回福特。
一个百年的汽车巨头,一个曾经定义了全球汽车工业的品牌,如今却要反过来,向一个曾经的学生“拜师学艺”。这何其讽刺,又何其现实。
访谈的最后,法利说了一句让我感触很深的话:“我们是不是需要制造业?当然需要。那我们就应该给予它应有的尊重。”
上一篇:成都某汽车城的主播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