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引》共20条禁令,直击行业痛点:
①禁止使用“自动驾驶”“无人车”等误导性词汇;
②要求车企建立“伦理委员会”审核技术方案;
③明确数据采集需获得车主明示同意。
最严条款是第12条:当系统出现失效风险时,必须优先保障行人安全。该指引被业内称为“智能驾驶行业的基本法”,将倒逼特斯拉、小鹏等车企修改宣传话术。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在通气会上直言:“当前没有任何车辆具备真正的自动驾驶能力。”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80%的智驾宣传存在夸大成分,如某品牌宣称“自动泊车成功率99%”,实际测试中面对斜列车位成功率仅53%。新规要求车企在说明书中用红色加粗字体标注:“本系统为辅助驾驶,驾驶员双手不得离开方向盘”。
政策发布后24小时内,特斯拉中国官网已将“Autopilot自动驾驶”改为“自动辅助驾驶”,小鹏汽车紧急下线“城市NGP无人化”宣传视频。业内人士透露,监管部门将开展专项检查,违规企业最高可处200万元罚款。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已计划2026年强制安装“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中国版标准或在年底出台。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李克强指出,伦理指引并非限制创新,而是为了更好发展:
①数据安全方面,要求车企建立“数据保险箱”,出境数据需通过安全评估;
②算法透明性上,关键决策逻辑需向监管部门备案;
③责任划分明确,系统失效导致事故时车企需承担举证责任。
预计2027年,真正的L4级自动驾驶才会在限定区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