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风驰“电车”系列4:储能卡点之电池日历寿命如何突破?
报告共计:20页
储能电池日历寿命突破:机理、卡点与进展总结
电池日历寿命是决定储能电池实际寿命的核心指标,指电池在搁置或使用中维持性能的时间,其提升关键在于阻断和减弱电池衰减。从机理来看,电池衰减主要源于四大原因:LAM(活性材料损失)、LLI(锂损失)、LE(电解液损耗)和RI(电阻增加),这些衰减呈现非线性特征,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由LLI导致,后续阶段则受多重因素综合影响。
提升日历寿命需突破三大卡点。其一为补锂剂等材料,补锂是改善第一阶段LLI的重点,正极补锂因应用简便更广泛。添加补锂剂可提升电池循环寿命50%-200%,如正极补锂剂LNO添加量达3%时,循环寿命可超10000周。目前富锂铁酸锂补锂容量高、成本优势显著,但生产工艺和防潮要求仍需优化。其二是液冷系统,温度对寿命影响显著,30-40℃区间内温度每升1℃,寿命约减2个月。液冷较风冷能将温差控制在3-5℃(风冷为7℃),并降低能耗,2025年强制性国标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液冷系统普及,当前液冷在大容量储能系统中已成为主流。其三是BMS(电池管理系统),作为电池“大脑”,其通过精准评估电池状态延缓衰减。2023版国标对BMS的采集精度、运行环境等要求升级,算法优化将进一步提升其适配衰减机理的能力。
当前国内储能电池日历寿命提升拐点临近。特斯拉Megapack储能系统提供20年质保,为行业标杆。国内企业已取得突破:新能安2025年推出的工商业储能方案承诺15年日历寿命;宁德时代天恒储能系统实现5年零衰减,并于2025年6月量产。随着技术成熟,预计国内储能电池日历寿命将逐步迈入15年关口,推动储能电站经济性提升。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