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档由懂车帝携手央视推出的辅助驾驶测试节目《懂车智炼场》引发了广泛讨论。该节目针对市面上36款热门车型,涉及问界、智界、小米、小鹏、蔚来、比亚迪、理想、阿维塔、特斯拉等众多品牌,在封闭场地模拟了城区与高速的15种高危事故场景,对辅助驾驶系统进行了全面考验。
特斯拉方面的代表陶琳对此次测试表示,公司并未过分关注排名,因为任何测试或排名都具有相对性和时效性,而安全标准的追求则是永无止境的。她强调,特斯拉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实现更高的安全标准,并呼吁公众在享受辅助驾驶便利的同时,切勿忽视路况,安全驾驶始终是第一位的。
尽管懂车帝随后澄清并未进行排名,但测试结果依然引发了业界内外的热议。多家车企,包括特斯拉、华为系的鸿蒙智行、智界汽车及AITO汽车等,通过官方渠道表达了对测试结果的保留态度,有的甚至直言不予置评,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测试专业性的质疑。
业内专家指出,由单一机构主导的测试往往难以避免主观性和局限性,这也是国标、行标存在的重要意义。标准的制定需要多方参与、专家研讨乃至全行业的共识,这一过程复杂且漫长。媒体追求时效,但在快速发布信息的同时,容易忽略标准的全面性和严谨性,从而引发争议。测试成本高昂,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测试公正性,也成为了一个敏感话题。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为节目背书的央视,在测试风波后似乎也与懂车帝保持了距离。这一变化进一步削弱了测试结果的公信力,加剧了公众的质疑声。有网友猜测特斯拉可能“赞助”了测试,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懂车帝不太可能为了特斯拉而得罪其他车企,毕竟特斯拉并不以市场投放见长,这种猜测缺乏确凿证据。
面对质疑,懂车帝在次日发文回应,强调测试仅代表特定条件下的碰撞结果,不能全面反映车辆在所有辅助驾驶场景下的表现。他们希望通过节目提高消费者对辅助驾驶安全边界的认识,强调驾驶员始终是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尽管测试的专业性受到挑战,但业内人士认为,在相同标准下,测试仍能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测试还引发了对车辆配置实用性的思考。以小米SU7 Max和小米SU7 Ultra为例,虽然搭载了高性能的辅助驾驶系统和丰富的传感器,但在“消失的前车”测试中表现不尽如人意。相比之下,特斯拉以其简洁而高效的视觉为主、FSD芯片为核心的解决方案,在此次测试中取得了较好成绩。这促使业界反思,是否过多的配置堆砌反而影响了产品的实际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