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征程:挑战与韧性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进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英国政府于7月15日推出总额高达6.5亿英镑的电动汽车补贴计划,却暗藏歧视条款,将大部分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排除在外。每辆符合标准的电动汽车最高可获得3750英镑补贴,但英国交通部长莉莲·格林伍德公开表示:“我们不认为在中国组装的任何汽车有资格获得该计划。” 这一带有明显针对性的政策,引发了国际关注,也暴露了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扩张道路上所面临的重重阻碍。
这并非个例。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的迅速崛起,已对一些传统车企的市场份额造成了冲击。2024年,比亚迪以43.3万辆的出口量,同比增长71.8%,强势领跑。2025年前六个月,其海外销量更突破47万辆,远超去年全年,百万辆年销目标近在咫尺。 凭借运输舰队和巴西工厂的双重助力,比亚迪正加速向全球新能源霸主的目标迈进。 在欧洲市场,比亚迪更是异军突起,德国市场销量同比暴涨824%,英国市场更是劲增408%,单月销量突破3000辆,6月份更创下4583辆的惊人纪录,同比激增557.5%,成为英国市场增速最快的汽车品牌。 除比亚迪外,名爵、奇瑞、零跑等中国车企也纷纷在海外市场取得显著成绩。
然而,这股强劲的增长势头也引来了某些国家的警惕和抵制。英国的补贴政策正是这种抵制的体现。政策规定,制造商必须拥有经过验证的科学碳目标,并且车辆组装和电池生产过程的碳排放量必须低于特定阈值。 这被解读为英国政府刻意设置了不合理的价格门槛和碳排放壁垒,以此排挤中国品牌。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发言人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呼吁英国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创造公平、非歧视的投资环境。
中国汽车出海之路并非坦途。从关税壁垒、负面舆论到歧视性补贴政策,挑战接踵而至。但面对这些阻碍,中国车企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与决心。比亚迪等企业积极布局海外生产基地,建立完善的全球供应链网络,努力克服贸易壁垒。 这份“难与敢”交织的勇气,将助力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中持续深耕,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最终在全球舞台上留下更深远的市场价值与时代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