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邻章
一场原本用以警示“用户勿要过度依赖辅助驾驶系统”的辅助驾驶能力科普节目,却险让央视新闻被一些智驾品牌粉丝打成“收钱办事”“给钱就能上”的存在;而作为此次测试者的懂车帝,则彻底被这些粉丝开除了国籍,定性为买办企业,各种阴谋论开始层出不穷。
这是发生在央视新闻联合懂车帝发布的车企辅助驾驶能力科普节目《懂车智炼场》,提醒用户过度依赖辅助驾驶存在隐患、L2不等于自动驾驶后,正在网络上发生的魔幻一幕。
日前,懂车帝放出了对包括问界、理想、小米、特斯拉等在内的多款车型智能辅助驾驶能力表现测试视频——《懂车智炼场》,此节目涵盖了不同车型在高速道路和城区道路障碍测试中辅助驾驶能力表现情况。
懂车帝宣称这是全球首次在真实道路场景下进行的辅助驾驶能力测试。
但测试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甚至可堪是颠覆认知:所测车型无一全部通过测试项;许多已占据用户心智且拥有豪华智驾配置的明星智驾车型,其测试结果却难言满意;许多看似简单的测试项目,诸多智驾车型却未能通过。
此番懂车帝央视智驾测试所呈现出的结果,的确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我们对于当前一些车企宣传的辅助驾驶能力的认知,毕竟在一些车企的宣传中:其当前的辅助驾驶能力已经无限接近于L3,甚至若不是法规限制,其智驾能力已经达到了L3级智驾水平,所以对于懂车帝设置的这些#智驾测试 场景,理应是游刃有余的。
对此颠覆性的测试结果,多数被测车企与用户表示情绪稳定,但也引起了一些智驾品牌意见领袖、粉丝用户的强烈不满,也由此开始了对懂车帝此次测试结果的各种反驳、攻击,并形成了当下这股#懂车帝测试 网络争议热潮。
从现实来看,当前网络对此次#懂车帝辅助驾驶能力测试 结果的核心争议点集中在高速事故场景模拟测试“消失的前车”板块,一些智驾品牌的众多意见领袖和粉丝对次板块的测试结果提出了“未能控制变量、场景设计争议、人为干预控制”等质疑点,试图以此否定懂车帝此次场景的测试结果,并据此认为懂车帝是故意打压某智驾品牌的智驾能力。
但对于这些粉丝提出的所谓的“未能控制变量”,事实上在懂车帝高速测试视频开始,其就对高速场景车辆统一设置了“限速偏离+10%,跟车距离适中,若车型无法被设置则采用默认设置”等变量控制。
所以所谓的未能控制变量,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事实上不同车型的跟车车速、跟车距离等表现,是由不同车型自身搭载的智驾系统所确定的——而不同车型智驾系统在统一设置下的“高速车速表现、跟车距离、驾驶风格、对道路危险情况的决策”等,则正是懂车帝此次对各车型辅助驾驶系统能力测试的目的所在。所以这些粉丝所谓的要求所有车辆统一车速,实属本末倒置。
而对于某智驾品牌粉丝在“消失的前车”中提出的“车都决定向左并道,非常正确,人纠回来的,人不纠车就不会撞”的质疑,懂车帝则也进行了回应,称“质疑与事实不符,对该车型不存在人为干预的情况”。
可以说,高速事故场景模拟测试“消失的前车”测试板块是此次懂车帝测试在网上引起激烈争论的核心。
但从现实来说,即使一些智驾品牌粉丝否定掉“消失的前车”测试结果,事实上也无法证明其智驾系统的领先性,毕竟懂车帝这次的智驾能力测试,并不只有“消失的前车”这一项测试,其完整测试事实上涵盖了高速道路和城区道路两大场景,其放出的这两大场景测试视频时长总计高达160分钟。
而作为目前争议焦点的“消失的前车”其实只是高速场景下的一项测试子目,事实上,仅高速测试环节,就还有“高速惊现事故车、黑夜施工路遇卡车、高速临时施工、高速入口车道野蛮侵入、高速野猪横穿”五大场景。
但从测试结果来看,在高速场景这余下的五大测试子项中,引起网络激烈争议的车型智驾系统也只通过了其中部分测试科目,其综合表现也只能算是喜忧参半,并没有表现出遥遥领先的实力。
并且还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消失的前车”在网上引起的激烈质疑,事实上高速板块后续五大科目的测试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却更多的被忽视了,实现了结果隐形。
而这或许也是这次口水战下一些智驾系统的另一种胜利吧!
而在看完懂车帝此次辅助驾驶系统测试,抛开当下网上对次测试的各种争议,我认为于用户而言:我们确有必要对当前的各种辅助驾驶系统的能力保持清醒,不要迷失在厂商的宣传之中,毕竟无论是从当前辅助驾驶的实际能力水平来看,还是从法规层面来看,当下辅助驾驶系统还未达到L3级水平,其第一责任人依旧是驾驶者本身,车企并不会为辅助驾驶系统担责,并且还有不少车企的智驾系统会在危险发生的前几秒就退出辅助驾驶。
所以于用户而言,依旧需要牢记:驾驶辅助系统只是辅助角色,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请认清辅助驾驶功能边界,保持专注驾驶,始终将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毕竟生命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