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多家车企参与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吉利透露AI布局计划
中国基金报记者 邱德坤
在近期召开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下简称WAIC 2025)上,车企竞相展现AI雄心。
记者在WAIC 2025现场看到,特斯拉释放“不止于车”的信号。特斯拉在展台中心放置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Tesla Bot。特斯拉此前未参加2025上海车展。
来源:中国基金报记者拍摄
特斯拉展台对面是吉利的展台。据吉利工作人员介绍,吉利此次展示了极氪9X、吉利银河M9等全新车型,以及“全域AI”技术体系的成果。
汽车产业的竞争正从“单点技术突破”转向“生态协同效能”。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智驾科学家陈奇表示:“汽车智能化将迈入2.0阶段,从单域垂直纵深发展到横向跨域融合,全域AI协同将推动汽车往AI智慧生命体方向蜕变。”
汽车智能化将迈向2.0阶段
在WAIC 2025期间,吉利重点展示了具备L3级智能辅助驾驶能力的极氪9X,以及千里浩瀚H9方案。
来源:中国基金报记者拍摄
作为吉利全域AI体系的最新成果之一,千里浩瀚是通过端到端、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世界模型等AI技术形成的统一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
陈奇表示,当前汽车智能化正在由单域智能化发展的1.0阶段,快速迈向融合发展的2.0阶段。
据悉,所谓汽车智能化1.0、2.0阶段,是陈奇对汽车智能化发展阶段的概括,目的是便于外界理解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汽车产业正在发生的趋势,是智能驾驶技术正在成为一种AI根技术。”陈奇表示,智能驾驶技术除了赋能智能辅助驾驶快速迈向L3级,还在赋能整车其他领域,以共同推进汽车往智能化2.0阶段发展。
具体来看,汽车产业借助智能驾驶技术,正在从垂直纵深的发展走向横向AI打通,以更好地赋能整车成为全域AI协同的智慧生命体。
吉利方面介绍,公司已经实现AI智能体的上车普及,全域AI技术成果包含智驾域的千里浩瀚、动力域的雷神AI电混2.0、底盘域的AI数字底盘、架构域的AI智能架构等。
陈奇认为,智能驾驶技术通过AI实现整车的跨域融合,将带来无感人机共驾,让人驾和智能辅助驾驶实现进一步协同,并且让汽车作为AI智慧生命体具备自主意识。
车企加速向具身智能进化
“特斯拉2025年将在工厂部署数千个人形机器人。”在特斯拉展台的大屏幕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发言视频被循环播放。
来源:中国基金报记者拍摄
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落地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而具身智能是将AI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后者像人一样具备感知、学习、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
一位车企人士介绍,车企凭借已有的技术底座和智能生态圈,正在快速向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并且,落地具身智能的应用还包括智能座舱。
在WAIC 2025召开期间,阶跃星辰联合千里科技、吉利,共同发布面向AI Agent原生打造的下一代智能座舱Agent OS(预览版),可以带来更自然、更拟人和更情感化的智能座舱交互体验。
来源:阶跃星辰
在阶跃星辰展台,Agent OS(预览版)吸引众多观众排队体验。记者在现场体验Agent OS(预览版)时发现,其针对不同场景的语音对话,会融入“喜怒哀乐”的情感化表达。
来源:中国基金报记者拍摄
据悉,Agent OS(预览版)基于阶跃星辰的多模态大模型、端到端语音大模型,具备多模态融合的超自然交互、端云一体的融合记忆、基于全融合地图的人机共驾,以及第三生活空间等关键能力。
以多模态的超自然交互为例,Agent OS(预览版)依托AI大模型对通用世界的感知与理解能力,可实时捕捉用户的状态与意图,具备类似人的理解、记忆、主动交互及情感表达等能力。
千里科技智舱产品技术负责人贾秀江对记者表示,下一代智能座舱交互是真正的多模,会把所有能得到的信息都输入给AI大模型,从而能自动像人一样交流,并且是一个整体的形式,有别于一个人用嘴、眼、手等器官交流。
吉利透露未来AI布局动向
陈奇透露,2025年四季度,千里浩瀚将落地面向L3级的技术架构、云端WM+基座大模型、车端VLA+端到端对抗安全模型,实现AI训练AI、AI检验AI。
2021年,吉利已发布“智能吉利2025”战略,目标是通过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卫星星链等科技新基建,打造“智能科技生态网”,从而构建坚实的技术底座。
2025年1月,吉利发布汽车行业首个“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除了将AI应用于架构、动力、底盘、座舱等智能汽车全域,还将AI深入到产品研发、生产、售后服务等全链路,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完成“全域AI”布局的车企。
来源:中国基金报记者拍摄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李传海表示,下一步,吉利将构建“快交互+深思考”的技术架构,使AI从执行工具进化为能处理复杂事务的智能管家。
李传海表示,届时,吉利的每一款汽车都将成为一个实体连接点,可以帮助用户连通浩瀚的AI宇宙。
编辑:格林
校对:王玥
制作:小茉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