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亿美元!意法半导体拟收购恩智浦MEMS传感器业务
创始人
2025-07-29 08:00:48
0

在汽车与工业电子智能化竞速赛中,一场关键的“技术拼图”收购案正式浮出水面。

服务多重电子应用领域、全球排名前列的半导体公司意法半导体宣布,拟收购恩智浦半导体的MEMS传感器业务,继续巩固其全球传感器龙头地位。

意法半导体加码汽车安全传感器

剑指增量市场

意法半导体于1987年由意大利SGS微电子公司和法国Thomson半导体公司合并成立,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是全球排名前列的半导体公司,在全球车规级SiC模块市场中占据领先,凭借在MEMS和功率半导体领域的深厚专业知识,产品广泛用于发动机定制芯片、车灯控制等场景,为特斯拉、比亚迪等众多知名车企供货,其1200V SiC MOSFET的开关损耗较硅基IGBT降低70%。2023年,意法半导体在汽车半导体市场份额达10.4%,位列全球第三。

而恩智浦半导体历史可追溯至1953年飞利浦半导体部门,2006年分拆独立。作为全球最大车规芯片供应商之一,恩智浦在汽车处理器市场独占鳌头,2022年全球排名第一,代表性产品S32不断升级,旗舰级处理器已达5纳米先进工艺;技术涵盖ADAS、车载网络、动力和车身电子等。在智能驾驶方面,第三代成像雷达处理器S32R47性能卓越,为L2 +至 L4级智能辅助驾驶提供感知冗余。

本次,意法半导体拟收购的MEMS传感器产品组合主要面向汽车安全传感器(包括被动安全,如安全气囊和主动安全,如车辆动态控制),以及监测传感器(胎压监测系统TPMS、发动机管理、便利功能和信息安全),同时包括用于工业应用的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计。

意法半导体表示,将凭借其创新路线图,在快速扩张的汽车MEMS市场中深化与汽车一级供应商的客户关系,以MEMS技术推动汽车安全、电气化和自动化、以及车辆网等高级功能发展,为未来的营收增长铺平道路。

据悉,汽车用MEMS惯性传感器增速预计将超越整体MEMS市场。拟收购的业务在2024年营收约3亿美元,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均对意法半导体有显著增益,收购完成后预计将增加意法半导体的每股收益。

此次收购计划将增强意法半导体的MEMS技术、产品研发能力和路线图,获得汽车安全应用方面前沿的知识产权、技术、产品及高素质研发团队。扩展后的业务也将受益于意法半导体的MEMS IDM模式,覆盖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等MEMS开发的每个阶段,实现更快的创新周期和更强的定制灵活性。

意法半导体和恩智浦已签订最终交易协议,购买价格最高达9.5亿美元现金,其中包括9亿美元的预付款和5000万美元的技术达标奖励金。交易资金来自现有流动资金,需满足包括监管审批在内的常规交割条件,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

半导体并购潮起

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博弈”

事实上,业界对于此次收购并不意外,保隆科技总裁张祖秋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前年恩智浦就通知我们TPMS芯片的制造放到意法半导体的意大利工厂去了,所以双方之前就在制造方面合作了。”

对于此次收购的达成,张祖秋认为,恩智浦对此次出售的MEMS传感器业务早有剥离意向。对大型企业而言,产品线布局广泛,若某项业务在整体组合中战略优先级较低,且企业已无意持续投入研发资源推进迭代,那么通过出售实现资源聚焦便成为合理选择。

无论是出售非核心资产还是收购补强业务,背后都有着清晰的商业逻辑,前者是为了集中精力深耕优势领域,后者则是为了快速补齐短板。结合当前行业竞争态势,未来几年,半导体企业通过资产整合优化战略布局的动作会更加频繁。

诚然,收购双方的表态也印证了张祖秋的判断。

意法半导体模拟产品、功率与分立器件、MEMS与传感器(APMS)产品部总裁Marco Cassis表示:“此次收购与意法半导体的战略高度契合。结合意法半导体现有的MEMS产品组合,这些聚焦汽车安全与工业技术的互补性技术和客户关系,将加强我们的传感器在汽车、工业和消费应用等关键领域地位。通过我们整合了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先进制造的半导体垂直整合制造(IDM)模式,将更好地服务于全球客户。”

“恩智浦是汽车MEMS运动和压力传感器的头部供应商,长期受到客户青睐,”恩智浦模拟与汽车嵌入式系统执行副总裁兼总经理Jens Hinrichsen表示。“然而,经审慎评估,我们认为该业务不符合公司长期战略方向。我们与意法半导体一致认为,该产品线能完美融入意法半导体的产品组合、制造布局和战略规划。我们也很高兴看到恩智浦的MEMS传感器团队能在意法半导体拥有一个好的归宿和长远发展的未来。”

苏州海之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全慧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从行业趋势来看,汽车半导体领域的并购整合正成为常态。

近年来,瑞萨收购美国模拟芯片大厂IDT、Microchip(美国微芯科技公司)收购Microsemi (美国美高森美半导体公司)等相关业务的案例,已体现出外资企业通过合并优化业务结构的思路。

这背后是市场增量趋缓后,企业在存量竞争中的必然选择,头部厂商通过聚焦核心业务巩固优势,追赶者通过收购补齐短板。未来,围绕“MCU+传感器”的技术整合将更加频繁,行业竞争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博弈”,而传感器与MCU的协同能力,将成为决定企业市场地位的关键。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手握30万想买车,极氪7X对比... 随着新能源车型数量的增多,大部分消费者在选择车辆时也有了选择困难症,尤其是在家用市场中各类车型更是眼...
2L油耗闯天涯,吉利银河A7品... 8月2日,“全球家轿标杆”吉利银河A7品鉴会落地西安。炎热的天气正衬银河A7火热的预售气氛,也让现场...
解放/重汽/三一/福田等新车扎... 【第一商用车网 原创】 进入2025年下半年,国内新能源重卡市场持续火热,相应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前...
全新奥迪A5L Sportba... 上汽奥迪全新A5L Sportback于2025年8月1日正式登陆中国市场,以六大配置车型矩阵开启豪...
原创 合...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一款车型想要脱颖而出并保持热销状态,实属不易。然而,吉利 星越L却用一份亮...
特斯拉官方将所有新车曝光,要将... 自从特斯拉在2018年正式进军中国市场以来,国内的新能源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斯拉也取得了傲人...
蔚来李斌:乐道L90上市交付三... IT之家 8 月 5 日消息,今日蔚来 CEO @李斌 微博发文表示:“乐道 L90 上市交付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