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里,新能源车主看着电价表窃喜:“一公里才8分钱,油车拿什么比?”旁边燃油车主翻个白眼:“等你能5分钟加满‘电’再嘚瑟!”话音未落,一条爆炸新闻刷屏——中国人造汽油研发成功,1升只要2.17元,碳排放近乎为零! 新能源车圈瞬间炸锅:“这还玩什么?直接掀桌子了!”
传统汽油7块一升,电车家充一公里8分,而人造汽油直接杀到2.17元/升,算下来一公里油费不到3毛。更狠的是,它不挑车、不挑站——现有燃油车直接加注,加油站无缝切换,连发动机都不用改。
新能源车一直标榜“零排放”,但人造汽油直接捅破窗户纸:
电车“伪环保”实锤:中国七成电靠烧煤,电车每公里间接排碳120克;人造汽油燃烧只产生水,碳排放近乎归零。
电池剧毒后患:一块电车报废电池污染20㎡土地50年,而人造汽油原料是工业废气(二氧化碳)和氢气,废料还能循环再用。
人造汽油这记重拳,全打在电车软肋上:
续航焦虑? 加油5分钟续航600公里,电车快充30分钟标称500公里(实际打7折),冬天再腰斩。
天价维修? 电车换电池8万起,保费年年涨2000;人造汽油车保养照旧,换条皮带几百块搞定。
政策断奶? 新能源补贴退坡,购置税优惠倒计时,而人造汽油一出生就拿下国VI环保认证,政策绿灯近在眼前。
人造汽油虽香,但想干掉新能源车还为时过早:
量产魔咒:实验室能造,规模化却卡在催化剂成本上。专家预估:全面量产至少砸千亿,等到普及“黄花菜都凉了”。
巨头围剿:新能源产业链已投入万亿,车企、电池厂、充电桩公司必将抱团反扑,政策博弈暗流汹涌。
用户惯性:95后习惯大屏语音控制,油车“机械按键”反成槽点。年轻人吐槽:“加油再便宜,车机像诺基亚也白搭!”
人造汽油的横空出世,根本不是油车电车的生死战,而是逼所有人重新洗牌——
电车厂连夜攻关超充技术,油车厂加速混动研发;
加油站变身“电氢油”三合一能源站;
用户坐收渔利:用2块一升的油,还是3毛一度的电?选哪个都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