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从“价格驱动”向“价值驱动”的关键转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明确指出了这一方向。而保值率正是衡量汽车全周期价值的关键指标,日益成为消费者购车决策的核心参考。在这一背景下,上汽大众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淀、严苛的质量标准和切实的用户保障,清晰地诠释了高品质如何转化为包括优异保值率在内的全生命周期低使用成本的价值闭环,让消费者收获实实在在的利益。
根据《2025上半年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中的数据来看,上汽大众旗下多款车型在各自细分市场拔得头筹,这份“油电混三线领跑”的成绩单是市场对其可靠品质的强力背书。在20-25万合资中型SUV领域,途观L以高达71.35%的一年保值率稳居榜首。主流合资中大型SUV市场中,途昂凭借57.68%的三年保值率登顶。合资纯电动紧凑型车领域,ID.3以42.39%的三年保值率持续领先,展现了其在同级产品中的价值坚挺度。插电混动中型车市场则由帕萨特插电混动领衔,其三年保值率达到49.13%。
为确保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上汽大众实施了覆盖六大类、80余大项、总计超3000种试验组合的极端环境模拟测。整车耐候性试验:车辆需经历接近120℃的暴晒与-50℃的深冻考验,并在模拟盐雾、高湿(95%湿度、50℃)叠加液压振动(-28℃)的复合环境中循环测试长达9个月,验证相当于12年使用的防腐性能。整车耐久试验:车门经受10万次开闭测试(相当于用户使用30年的强度),整车在四通道强度耐久试验台上模拟恶劣路况行驶里程达14,400公里。水管理试验:通过施加数十倍于特大暴雨的雨量冲击,并辅以动态负压等多维度测试手段,确保车辆在极端涉水工况下的优异密封性能。声学与电磁验证:在背景噪声低于深夜的声学实验室中精细优化整车静谧性;进行电磁抗扰测试时,强度达到国家标准的4倍。上汽大众始终坚持“每件必测,合格上车”的零部件准入原则。
上汽大众通过近40年来对品质的坚守,构建了涵盖国标、大众集团标准及国际标准在内的近8000条严苛标准体系。从研发伊始,便前瞻性地考量车辆在长周期使用、极端工况下的可靠性风险,将“质量是上汽大众的生命”这一核心理念贯穿于产品开发与验证的每一个环节。
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对此强调:“定义一款车能否进入市场,我们有一杆秤。这杆秤背后的信心,来自于稳定的试验资源和完备的开发与验证体系。” 因此,我们看到,上汽大众每个车型项目平均投入高达200辆测试车,单车最高验证里程达到10万公里(相当于用户实际行驶30万公里),并必须完成穿越两次寒冬、一次酷暑的实车测试历练,以兑现对用户的品质承诺。
上汽大众不仅将品质内化于产品,更将其转化为用户可真切感知的保障政策。其推出的“全系燃油SUV整车终身质保”政策,实现了对核心零部件的全覆盖,且无年限、里程限制,依托全国上千家授权服务网点进行标准化执行,真正让用户做到“一次购车,终身无忧”。
这一强有力的保障政策,配合“一口价”透明购车模式、200家官方认证改装中心以及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超级APP数字化服务等高价值举措,共同构建起上汽大众车型全生命周期低使用成本的核心闭环。
在平衡效率与品质的过程中,上汽大众选择了依靠体系化能力筑牢安全与品质的底线,让品质成为用户可量化的资产——通过有效降低车辆在持有、使用乃至最终处置环节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最终实现“养车不贵、换车不亏”的终极用户价值。在汽车产业加速向“智能移动空间”演进的浪潮中,这种对“质量生命线”的坚定守护,正是上汽大众长期主义精神的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