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界,有一个名字总是会出现在各种舆论风暴的中心,它就是比亚迪。
比亚迪为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和汽车产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想一想自从比亚迪推出的各种畅销汽车后,我们是不是能以更低的成本去享受了更好的汽车?无论大家购买的是不是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我们买车的花费是不是更低了?选择也更多了?比亚迪在海外热销是不是让我们更加自豪了?是不是让我们对中国制造更加自信了?这都是作为一名普通人能切身感受到的,我们都是比亚迪发展起来后的既得利益者。那么不难想象得到,不停去指责和攻击比亚迪的人,到底是些什么人!?
比亚迪的遭遇,从来不是一家企业的孤立困境。当一家中国企业从 "追随者" 成长为 "领跑者",当它用刀片电池、DM-i 超级混动技术打破外资对新能源核心技术的垄断,当它坚持垂直产业链自主研发、让 "中国制造" 在全球新能源赛道有了话语权,它必然会触动既有的利益格局,也难免成为舆论攻击的靶子。
但更值得深思的是舆论场的现实:造谣的成本太低,一张模糊截图、一段剪辑视频就能掀起波澜;而辟谣的成本太高,企业需要走流程、摆证据、做科普,等真相传到公众耳中时,谣言早已生根。就像天府机场事件中,警方通报的传播量,远不及最初的 "失控" 视频;青训赞助的初衷,敌不过一句 "赞助国足" 的刻意曲解。
更令人痛心的是,部分媒体与账号早已背离 "客观" 原则。为了流量,它们放大负面情绪,忽略企业的长期贡献:没人提比亚迪赞助龙舟队、推广传统文化的坚持,没人说它在疫情期间援建方舱、捐赠车辆的担当,只盯着被扭曲的碎片大做文章。仿佛一家企业只要做得足够好、足够强,就活该被挑刺;仿佛 "中国制造" 的崛起,必须在舆论的泥沼里艰难爬行。
编辑
所以作为普罗大众,我们一定会继续支持比亚迪专心地推出更好更便宜的汽车,让大家都能开上好车!感谢比亚迪在#风波中的坚守与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