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新一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开幕。“智能时代,同球共济”是今年的大会主题,承载着未来想象的无人驾驶技术,也随之迎来一场沉浸式的体验盛会。
在世博展览馆北广场的自动驾驶候车区,九识智能带来了2026款Z5无人物流车,这款被誉为“全能王”的明星车型,实现了更强性能、更省成本、更优安全的全面升级。
作为行业首个实现L4级无人配送规模化商业落地的企业,九识智能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200多座城市,截至2024年已交付3000台,2025预计交付破万台,L4运营里程超2000万公里。
2026款Z5亮相新一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6款Z5的亮相,不仅延续了九识智能产品“高性能+高可靠”的基因,更是在多个关键细节上精准打磨,牢牢占据了“无人配送界产品天花板”的制高点。
更强的智驾,更好的产品
2023年5月,九识智能发布了首款L4城配量产车型Z5。
这既是九识智能无人驾驶技术落地的起点,也是九识智能产品中的王牌,每年更新一代,持续的技术升级和产品优化,让这款车型上市以来斩获颇丰,是九识最重要的产品基石。
这次展出的2026款Z5,已经是迭代过的第四版产品。九识智能不仅更新了车辆的自动驾驶方案,还基于终端用户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特性。
在硬件配置上,全新Z5搭载了2个半固态激光雷达、2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以及7个环视相机和1个超长焦相机,在感知算法上,则进化成了自研NOA导航技术+Occupancy Network占用网络,目的是减少对高精地图的依赖。
九识智能研发总监张羽表示,原先的技术方案依赖于高精地图覆盖的固定路线,在量产落地的早期,尚可通过建图的方式帮助客户快速投入使用,但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展,各地都有自动驾驶的需求,相当于全国范围都需要去采集高精地图,这是巨大的工作量,因此技术迭代上,“轻高精地图”是必然趋势。
更迭了全新的自动驾驶方案之后,全新Z5能灵活适应更广泛的区域,无人驾驶的适用范围更大。
在交付时效方面,九识智能一直保持着行业标杆速度:10公里范围内2天即可交付,50公里范围内则确保5天完成交付(该体系包含全天候专家支持、高额公共责任险、先行赔付机制、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和人性化援助政策五大核心保障,持续为客户提供可靠支持)。
而省却了采集高精地图的流程,全新Z5的交付速度会显著提升。
九识智能研发总监张羽发表主题演讲
除了核心的自动驾驶技术之外,2026款Z5在基础产品力层面也上了一个台阶。
新款Z5不但提升了货厢容积(6.5m³)和载重能力(1000kg),还基于市场细分需求,提供了更多配置选择。
比如,在电池上,有18.4kWh和28.3kWh两个版本,客户可以根据自身运营的里程情况选择更合适的续航,无需为冗余续航支付额外成本;
又比如,在货箱门上,也有两种可选配置,右侧小飞翼门可完美解决场地受限时的遮雨作业需求,对开门则为叉车托盘装卸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客户能够根据实际配送场景选择合适的配置。
值得一提的是,2026款Z5在安全性方面也进行了更多着墨。
新增的一套双侧补光灯系统,显著提升了夜间和低光照环境下的作业安全保障,确保车辆在复杂环境中也能保持最佳可视状态。
车载对讲功能,支持无人车现场的工作人员和客户与远程控制中心进行实时对话,让远程监控和应急处理更加高效可靠,建立起人车协同的安全闭环。
这些安全性配置与车辆强大的自动驾驶系统相辅相成,共同为无人配送的商业化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6款Z5介绍
九识智能的产品之所以迭代快,源于其对市场需求的全面感知和捕捉能力。
据亿欧汽车了解,九识智能的产品团队会深入一线,详细了解快递网点工作中的痛点和难点,在产品研发时进行“对症下药”。
此前的2025款系列车型,九识就直接取消了车顶雷达设计,采用“平顶”设计方案,让产品更具可塑性,客户可根据场景需要,自由设计货箱尺寸,实现了运输效率的更大提升与成本节约。
在产品结构上,九识智能的布局规划也得益于对终端需求的把握。
之前车型的载重都是1000kg,但实际运营中有些客户对载重的需求只有500kg左右,也正因此,九识智能才在Z系列的基础上,推出了E系列车型,以满足不同细分场景和细分客户的需求。
闭环的商业模式,更重要
2023年,当九识智能发布首款Z5系列车型时,一位陕西的快递网点负责人特地通过工商信息联系到九识团队,表达了直接购买整车的强烈意愿。
当时,无人车在城配物流领域的商业化仍处于探索阶段,高昂的车辆费用、复杂的用车场景以及不确定的城市路权审批,都提升了无人车的应用门槛,很多无人车公司不得不扮演起运营商的角色,自建运力体系、提供服务输出。
九识也不例外。
但来自一线客户的声音,促使九识重新思考产品与市场的关系:只要能真正解决物流配送的痛点,客户其实更愿意购买整车。但自建车队运营的模式,依然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
不仅硬件和软件可以分开付费,九识还引入了金融公司进行合作,客户可以用低息贷款的方式购入九识车型,购车及使用门槛进一步降低。
对于运营者来说,成本控制才是决定无人车能否规模化落地的关键指标,一切技术创新的成果,只有在成本节约层面达成突破才会真正进入市场。
九识智能通过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显著降低了无人物流车的购买和使用成本。
正因如此,去年6月Z2、Z5、Z8、Z10等四款无人车车型上市时,当天就狂卖了5290台,一举打破行业纪录。这是什么概念?可以参考的行业数据是,截至2024年,快递物流无人车规模化应用累计才刚超6000台。
这甚至也大大超出了九识智能的预期,彼时团队以为能卖出3000辆,而涌入的大量订单也让九识不得不加快产能的提升。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观众参观九识无人车
随着产品和技术的迭代,终端的用车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比如,在智驾方案迭代层面,张羽就介绍,会在保障性能的前提下,精简传感器等硬件配置,通过软件的进化,降低无人车的使用成本。
此次亮相的新款Z5,在感知上便降低了对高精地图的依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公司的运营成本,从而有望为客户带来更实惠的价格。
行业信息显示,在县域道路场景中,高精度地图的单公里铺设费用高达8000元,为保持数据时效性,每月还需投入约20%的成本进行动态更新。以此计算,实现一个县域全场景覆盖的可用方案,前期投入就可达数千万元。
通过把产品和技术做到极致,九识团队一直在思考如何为快递物流领域的客户缓解成本焦虑,为客户打造一辆“可以自己跑出去赚钱的车”。
据亿欧汽车了解,一些客户会在自己用车之余,在空余时间将车辆租出去,做“无人驾驶版的货拉拉”,轻高精地图的新方案无疑会提升这些客户开展增量业务的便利性,并显著降低运营成本。
除了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一套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也是九识能够在市场上站住脚跟的后盾。
九识智能建立起了一套“云脑-枢纽-终端”的售后网络服务体系。
据介绍,这套服务体系覆盖了全球超过250个城市和地区,以客户为中心,平均五公里范围内一定有维修站点和备件服务的售后网络体系,可以说“有九识车的地方就有九识的直营运营人员”。
九识还搭建了一套AI预诊断系统、5G远程专家协作平台,以及独特的“服务需求热力图”算法能动态调整资源分布,可以实现20秒内线上响应。
这些无疑都为无人车的日常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前沿科技林立的WAIC大会,2026款Z5代表了九识智能的理念和决心:自动驾驶不是科技秀场上的样板工程,而是在千万条道路上安全又高效的可靠帮手。同时,智能配送也早已不再是未来畅想,而是已经可见、可用、可回本的现实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