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马斯克在财报会议上宣布,特斯拉首款平价车型已于6月正式投产,下半年将启动大规模量产。
这款被业内称为 "Model Q" 的车型,初期规划产能50万辆/年,直接瞄准中国、欧洲、北美三大市场。
这是特斯拉首次将售价下探至15万-17万元区间,比现款 Model Y 便宜了近10万元,降幅超过35%!
从加州工厂流出的谍照来看,Model Q 采用了与 Model Y 相似的跨界设计,但车身尺寸更紧凑,前脸取消了贯穿式灯带,改用一体式大灯组,车尾疑似采用掀背造型。
知情人士透露,这款车其实是 Model Y 的 "青春版",通过简化配置和电池技术实现成本控制,预计国内售价将比比亚迪宋 PLUS EV、小鹏 G6 等车型低2万-3万元。
特斯拉加州工厂出现的疑似平价车型伪装车
Model Q 搭载宁德时代提供的 50kWh 磷酸铁锂电池,续航 400-500 公里,支持 250kW 超充,30 分钟可补能80%。
动力方面采用单电机后驱布局,最大功率 220kW,百公里加速7.5秒,虽然比不上 Model Y 的性能,但完全满足城市通勤需求。
不过,为了压缩成本,Model Q 进行了 "配置大瘦身":座椅材质从皮质改为织布,取消座椅通风 / 加热、双层隔音玻璃等配置,音响系统从14扬声器精简至6个,后排娱乐屏也被一块简单的充电接口取代。车内甚至取消了传统副仪表台,改为类似 Cybertruck 的开放式设计,虽然节省了材料成本,但储物空间大幅缩水。
特斯拉此举显然是为了应对市场压力。
2025 年上半年,特斯拉在欧洲市场份额从2.4%暴跌至1.6%,被比亚迪超越;美国市场份额虽保持44.7%,但第二季度销量同比下滑10%。
Model Q 的推出,正是为了重新吸引预算敏感型消费者,同时缓解 Model 3/Y 因产品周期过长导致的销量疲软。
中国市场首当其冲。目前15-20万元价格带已聚集比亚迪、吉利、小米等数十个品牌,特斯拉若能在保证品牌溢价的同时实现规模化交付,或将改写市场格局。
以比亚迪宋 PLUS EV 为例,其入门版售价约18万元,续航505公里,而 Model Q 凭借15万元的起售价和特斯拉的品牌光环,很可能抢走一部分原本属于比亚迪的客户。
对比比亚迪宋PLUS EV,Model Q少了热泵空调、L2级辅助驾驶、全景天窗等实用配置,续航也短了约100公里。
但特斯拉的优势同样明显:全系标配HW 4.0硬件,支持FSD辅助驾驶,这可是同价位国产车型难以企及的。更重要的是,特斯拉的品牌溢价依然存在 —— 花15万买一辆挂着 "T" 标的电动车,对很多消费者来说极具吸引力。
不过,特斯拉也面临挑战。欧洲市场的经验显示,单纯靠降价未必能奏效。2025 年上半年,特斯拉在瑞典、丹麦的销量暴跌60%以上,主要原因就是配置精简导致用户体验下降。
在中国市场,消费者对续航和配置的敏感度更高,Model Q 能否复制 Model Y 的成功,还需看上市后的实际表现。
特斯拉 Model Q的登场,说明电动车市场又卷到了一个新高度。15万元的售价、500公里的续航、特斯拉的品牌,这些要素放在两年前都不敢想。
但市场的残酷在于,最终胜出的永远是那些能平衡好价格、性能和体验的玩家。比亚迪的技术积累、小米的生态优势、特斯拉的品牌号召力,究竟谁能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