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智驾集体塌房,以后谁还敢吹牛遥遥领先?”
“视觉方案完爆激光雷达方案。”
“马斯克都转发了,你们还质疑这次评测的客观性么?”
2025年的这个夏天,智驾圈炸锅了!
可能还有人不知道背景,咱们先简单科普下:日前,懂车帝联合央视新闻对36款主流车型进行智能驾驶测试,模拟高速和城市事故场景,结果显示采用纯视觉方案的特斯拉表现最佳,而代表国产智驾天花板的问界、理想、蔚来、小米等采用激光雷达方案的品牌表现惨不忍睹,引发行业争议。
在我印象里,这是最近多年来,引发关注和讨论最多最多的一次车评。
这场规格和投入都极为罕见的大实测,有三大顶流车媒之一的懂车帝重金投入,有国家级媒体央视背书,有权威的公安部及时发声一锤定音。这场实测,它的影响必将是深远的:一方面,让某些车企停止习惯性吹牛的劣习,重新尊重用户和市场规律;一方面也让公众对当前的智驾水平有个直观认知,不再轻易“高速睡觉”“把安全交给智驾”。
然而值得反思的是,在这次大实测过后,有一种思潮在行业发酵,甚至影响到了普通人对技术发展趋势的判断,那就是“激光雷达方案真的不如视觉方案,未来类似特斯拉那样的纯视觉方案才是智驾主流!”
有朋友问我怎么看待这种观点和认知,未来激光雷达方案真的不如视觉方案?
这个问题其实争议很多年了,我今天尽量用最简单的话术,让大家在3分钟之内搞清楚。
01
先明确结论:
激光雷达方案好于视觉方案!
视觉方案简单来说就类似人的眼睛,只不过人类有两只眼睛,而视觉方案可以通过搭载10个、20个甚至更多摄像头,实现比人眼更远的观测距离和更多的观测角度。两只眼睛的人类在开车时有很多视觉盲区,而搭载N个摄像头的智能汽车,几乎没有盲区,可以避免更多驾驶风险。
激光雷达呢?简单说就是会发信号的雷达。它往前方发射一束接近光速的激光,碰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通过计算时间差就能精准算出物体的形状、大小、速度。打个比方,它就像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黑夜、大雾、暴雨里照样看得清。
那两者的优劣势一比就明白:视觉方案在光线充足的好天气里表现尚可,可一到晚上没路灯、或者起浓雾的天气,立刻就"抓瞎"——就像咱人类在黑灯瞎火里走路,再灵的眼睛也使不上劲。但激光雷达不同,它是全天候选手,管你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还是能见度不足五米的雾天,该扫的路况一样不少。
目前,视觉方案阵营的主流车企就两家,一家是美国的特斯拉,一家是中国的小鹏。
相比之下,绝大多数做智驾的车企,无论是理想、蔚来,还是华为系等,还是那些从事L4级自动驾驶的企业,如国外的Waymo以及国内的百度萝卜快跑、文远知行、小马智行、滴滴自动驾驶等,也是采用了激光雷达方案。
有必要说明(这一点很重要),目前视觉方案阵营的两家厂商用的是纯视觉方案,而激光雷达阵营的几十家企业,并非单纯的激光雷达方案,而是“激光雷达+视觉”的融合方案,即同时搭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及多个摄像头进行辅助,共同来实现高质量的智驾落地。
这就像医疗行业中的“中西医结合”方案一样,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的方案,肯定要比单纯的视觉方案更好。
02
为啥实测结果视觉方案占优?
到了这里,大家可能要问了,既然激光雷达阵营从各方面来说,都优于视觉方案,那为什么这次懂车帝的智驾评测,却给出了完全相反的答案?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用金庸小说举例,就能说明白。
请问大家,在金庸小说中,堪称天下第一的降龙十八掌VS西域来的狂风迅雷功,哪个更厉害?
少林72绝技“袖里乾坤”VS烂大街的太祖长拳,哪个更厉害?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降龙十八掌厉害,“袖里乾坤”也远胜太祖长拳。
但我告诉大家,在实战中曾经出现过后者打败前者的案例。《天龙八部》聚贤庄大战,乔峰用平平无奇的太祖长拳,打败了拥有72绝技“袖里乾坤”等功法的少林高僧玄难大师;《神雕侠侣》英雄大会上,使用降龙十八掌的耶律齐,反而打不过使用狂风迅雷功的霍都。
看出问题了吧:一个功法(方案)好不好,不仅仅取决于功法(方案)如何如何,更取决于用的人。
汽车智驾行业也是如此,特斯拉发展超过20年,拥有海量数据(像乔峰一样战斗经验丰富),算力更深(像张三丰一样内力更强)它可以把一个平平无奇的方案发挥出莫大威力,而理想、华为问界、蔚来的智驾才发展了几年,同样的功法(方案),它算力和数据都不够,怎么和人家打?
你让一个拿大宝剑的3岁小孩,怎么能打过用水果刀的20岁壮汉?这个逻辑懂不?
03
技术之争,
要放在时代的长河里看
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假如马斯克一开始就给特斯拉用上激光雷达,是不是比现在更强大?
至于马斯克为什么一开始没有用激光雷达,是因为他天生反感激光雷达吗?恰恰相反,马斯克现在搞航天技术,就是SpaceX项目,大量使用激光雷达。马斯克高度看好激光雷达方案,亲自参与了项目细节落地。
那为啥汽车上不用激光雷达,简单来说,是因为特斯拉在发展早期,激光雷达非常非常昂贵,甚至比汽车整车造价都贵。
作为行业观察人士,我很早就接触过激光雷达!在特斯拉发展的早期,激光雷达的代表是威力登,他们家推出了一款64线的激光雷达,售价8万美元,换成人民币大约50万。PS:再后来,我接触百度萝卜快跑的工作人员,他们告诉我百度的自动驾驶汽车,由林肯的MKZ改造而来,使用了威力登的激光雷达,综合成本高达100万。之所以成本如此高昂,就是因为那颗威力登激光雷达以及相关技术,占据了一半的成本。
此后多年,激光雷达体积越来越小(当然,大体积的激光雷达也没有停止研发),精度越来越高,线速越来越多,成本反而越来越低。
到了今天随着比亚迪的入局,激光雷达价格逐步被打到了千元左右。以后像零跑这种价格屠夫再挥舞屠刀,128线的激光雷达,打到500元以内也可期,必然成为白菜价。PS:这里额外给大家科普个冷知识,几千元的大疆无人机Air 3S,现在也用上了激光雷达方案,避障能力大幅度提升。我们在全国十多个省市测试各种飞行工况,至今没有炸机。
我大胆做个预测,最多3--5年,10万元人民币以上车型,搭载激光雷达会成为常态。当成本不再是门槛,"激光雷达+视觉" 的融合方案,必然会凭借更全面的安全冗余,成为智能驾驶的主流选择。
写在最后:回到最初的问题,激光雷达和视觉方案,谁才是未来?我的答案很明确,激光雷达方案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终将成为智能驾驶的主流,而视觉方案更像爆发型选手,在工况良好场景下能力出众(假设懂车帝再来一场关灯纯夜间测试,结果会大不一样),但要论全天候、全场景的可靠性,还得靠激光雷达+视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