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一个梦想
在都市中拥有属于自己的
微型花园、果园和菜园
合称“青青三园梦”
我的“青春三园梦”
可就是这小小的愿望,实现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2006年以前我是在天台上种菜,那是可以轻轻松松满足三口之家60%的蔬菜需求,花可以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果树有种过葡萄、无花果、四季橘、百香果等。但当天台顶被统一覆盖石棉瓦后,花果菜都没有办法继续种了。
后来,朋友让给我一块菜地,种菜是过足了瘾,但是花和果却基本上没有种。
每每看到朋友在大天台和小院落尽情地种花种菜种果,总是羡慕不已。直到拥有了现在这个带小院的房子,才感觉“三园梦”渐行渐近。
小院是个不规则的“Z”形,反而更添了一些韵味和情调,四周全用铁栏杆围好了,里面除了草坪就是砖铺的路。
参照以前的种植经验并咨询了些都市种菜爱好者以后,我开始逐步实现我的“青春三园梦”。
话说,那个时候,还没有“种在阳台上”,跟台长还不算熟!
“青春三园”不是梦
渐行渐近的实现过程
壹:先改土
种菜对土壤的要求虽然没有种花那么高,但是贫瘠的生土地是长不好蔬菜的。
好在小院的土虽然是黏性生黄土,但石头杂质并不多,深度也有30厘米左右,所以将上层土壤改良好,就能满足一般蔬菜的生长需要。
改土目的是使土壤肥沃和适合种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将改土计划分成4步走:除草皮、深翻土、施底肥、改土壤。
1.除草皮
小院草坪绿草茵茵,十分漂亮,但为了种菜也只能忍痛割爱。
挖的草皮晒干后,可以埋在土里做底肥哦。如果晒干后烧成草木灰,则肥效更佳。
2.深翻土
借助锄头和铁锹将土翻出,并尽量打碎土块,捡出石块和杂物,处理好的土翻在旁边的空地上。
翻耕深度一般在30厘米就足够了。
有条件的话(有时间+好天气),最好把翻耕的土壤晒晒太阳,以杀死里面的虫卵和病菌。
3.施底肥
阳台种菜不能在地表施肥,以免影响环境,所以施足底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施肥是分两层施,在底部施了氨磷钾齐全的纯鸽子粪和氮肥较多的饼肥,然后回填一半的土,再施第2层底肥,这层底肥是饼肥和菌渣肥,再盖上剩余的土。
这样就有了土、肥、土、肥的4层结构。
秋冬种叶菜,可以吸收上层的饼肥和菌渣肥;春季种瓜果类蔬菜,可以吸收下层氮磷钾齐全的鸽子粪和饼肥。
4.改土壤
总体来说,小院土壤还算比较理想,只是黏性稍重。
针对这一情况,在上层土壤上面撒了炭灰、泥炭土和菌渣肥,再浅翻,使其充分混合。至此改土基本完成,一般的蔬菜都可以种植了。
改土之后,就可以着手种植当季的蔬菜了。
贰:再种菜
3块小菜地,前后种了十几种蔬菜。有上海青、香港矮脚白、紫冠1号、芥蓝、菠菜、尚蒿、香菜、白萝卜、生菜、荷兰豆、马家沟芹菜、大蒜、香葱、火葱和韭菜。
之所以种这么多品种,是想和大田里的蔬菜作3组对比。
对比一:生土对比熟土
因为这3块地全是生土,黏性又重,下雨后像糕粑,天旱时像铁板,虽然改土做了些工作,但不知道效果如何。
对比二:底肥对比底肥加追肥
这3块地只给了底肥,因为怕有味道,没有再施肥,而菜地里则是给了少量底肥,以追肥为主。
对比三:3小时光照对比全天光照
这3块地从10月到次年3月,长达半年的时间段每天只有3小时左右的光照时间,大约是从11点到下午2点。
而菜地里却是只要出太阳,就从早照到晚,多达10小时。
通过这段时间的种植和对比,我发现小院里的菜和菜地里没有区别,有的菜如上海青、菠菜、尚蒿和菜地是同一天种的同一个品种,但小院里却长得更大更好。由于没有追肥,菜更漂亮、更干净,味道也更好。
这样看来,冬天的叶菜对于光照的要求不是很高,底肥给足了,不追肥也是一样的,生土种叶菜获得成功!
我想,一定有很多跟我同样梦想的人吧?
不管你是有小院、屋顶花园、天台还是阳台,我用自己的经验告诉你,“青春三园”不是梦,但不是一天就可以实现的。
这,需要你亲自的尝试,需要你内心的坚持,需要你关注“种在阳台上”,这里有你想要知道的种菜、种花、种果等种植技术,还有你希望寻找到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