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越来越近,车企们关于固态电池的豪言壮语满天飞:丰田说“充电10分钟跑1200公里”,奇瑞宣称“能量密度600Wh/kg,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太蓝新能源甚至搞出720Wh/kg的实验室数据——按这节奏,续航2000公里不是梦。
别看车企吹得天花乱坠,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和“普及”根本是两码事。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亲口承认:固态电池技术成熟度满分9分的话,现在只到4分。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更直接:2030年前全固态电池市占率不会超过10%,主流仍是磷酸铁锂。
眼下全固态电池成本高达5元/Wh,是液态电池(0.4元/Wh)的12倍!一块150度电池成本近30万,比一辆B级车还贵。就算到2027年量产,价格仍要1-3元/Wh,普通人照样买不起。车企自己都门儿清:比亚迪计划2027年只给高端车用硫化物固态电池;广汽、奇瑞也承认,初期只能混搭半固态电池装车,纯固态?那是秀肌肉用的。
别看电动车续航快追上飞机,燃油车的底牌还没打完:
加油5分钟 vs 充电10分钟:表面看差距不大,但全国加油站超11万座,超充桩才不到2万根。节假日服务区充电排队的名场面,固态电池也救不了;
情怀党不买账:内燃机的声浪、换挡的顿挫感,对老司机来说是电动爹给不了的快乐。欧洲车企已开始打“机械情怀牌”,保时捷甚至放话“内燃机再战20年”;
低温杀手锏:零下20℃的东北,液态电池续航打对折,固态电池虽提升明显,但锂枝晶低温生长问题还没攻克。燃油车一拧钥匙就走?仍是刚需。
理想、问界们要警惕了:增程车卖点就是“续航无焦虑”,可固态电池一上场,纯电续航轻松破千,增程的油箱反而成了累赘。专家预判,2028年后增程车将沦为“过渡技术弃子”,插混车靠低价还能苟住,高端增程?等着被淘汰吧。
固态电池是场革命,但革命从来不是请客吃饭。当10分钟充1000公里、一公里电费几分钱成为现实,除了硬核玩家和特殊场景,谁还跟钱过不去? 燃油车的结局,大概像今天的胶片相机——不会消失,但只能缩在小众圈子里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