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Waymo 要来达拉斯了。
这家全球自动驾驶技术头部玩家,刚刚宣布将在美国第九大城市达拉斯推出其Robotaxi服务。继凤凰城、旧金山、洛杉矶、奥斯汀之后,Waymo正在不断拓展版图,目标是让“安全无缝的自动驾驶出行”在更多城市成为现实。
Waymo的扩张不是喊口号。他们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系统,在美国已完成了超 1亿英里 的无安全员里程,累计提供了超过 1000万次叫车服务,无疑是全球范围最成熟的全无人驾驶商业化平台之一。
但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
Waymo 这种规模化落地的模式,是否能直接“平移”到中国?如果Waymo进中国,它会和谁合作?
作为熟悉行业演进逻辑的人,我认为,如果Waymo有朝一日选择进军中国,它最可能的合作对象,不是车企,而是蘑菇车联。
为什么?因为蘑菇车联正在构建一个Waymo最需要、但自己在中国搭建极其困难的“AI网络底座”。
Waymo很强,但在中国它的“护城河”没了
Waymo的优势,不外乎两点:
这套打法在美国跑通了,但复制到中国会面临天然阻力:
换句话说,Waymo要在中国重建“能力闭环”,将成本指数级上升。
蘑菇车联提供了Waymo在中国最缺的那一块“拼图”
蘑菇车联不是自动驾驶公司,而是构建 AI网络基础设施 的公司。
它构建的MogoMind AI大模型 + AI网络,具备以下三重关键能力:
1. 打通了“路-车-云”的智能感知闭环
对Waymo来说,这就像在一个城市“提前下载”了高质量的训练数据+行为预设。
2. 提供AI层的“基础设施共享平台”
Waymo擅长建自己的系统,但在中国,更需要的是一个“城市通用AI基础设施”:
对Waymo来说,这意味着少跑10万公里,就能获得相似的感知和决策能力。
3. 拥有“数据上车”与“模型下沉”的通路
最宝贵的资源,是可训练的真实世界数据。Waymo若直接入华,面临极大的数据获取障碍。蘑菇车联打通了“路侧数据上车”机制,不依赖单车采集,也不侵入用户隐私,却能提供:
对Waymo来说,这几乎是“中国城市运行的模拟器+数据供应商+测试环境”。
AI网络:自动驾驶的“电网”底座
回到标题的问题:
如果Waymo进中国,它最需要什么?是感知设备吗?是云端算力?是用户入口?
都不是。
它需要的是“让自动驾驶快速具备城市级认知能力的底座”。而蘑菇车联的AI网络,正在做的正是这件事。
如果把自动驾驶比作用电的设备,那么蘑菇车联就是为中国城市铺设AI电网的那家公司。Waymo代表了自动驾驶的极致形态,但中国的城市复杂性,让单点能力很难scale up。
而蘑菇车联,正在从底层重塑自动驾驶的“增长曲线”:不是靠一家公司跑更多公里,而是让每家公司少跑10万公里。也许,当Waymo真正考虑中国市场时,蘑菇车联不会是竞争对手,而是那个最值得合作的本地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