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汽车城市的托举,一家汽车央企的诞生
创始人
2025-07-31 18:30:40
0

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正式挂牌,成为第100家中央企业。这一历史时刻,看似是企业层级的制度性升格,实则是一座城市与一家企业共同成长数十年后被写入国家战略版图的深层回响。在中国央企地域分布和产业结构不断重构的当下,重庆这座西部重镇为何能够孕育出一家代表国家意志的新央企?为何是长安,又为何是现在?答案既在历史的脉络中,也在今天产业结构的深层逻辑里。

长安的故事,可以从162年前的李鸿章创办“洋炮局”说起。作为中国最早的近代兵工企业之一,也是长安汽车的根脉所在。自诞生起,长安便承载着“强大民族工业、造福中华民族”的工业使命。在1958年,在没有模具、没有流水线的艰苦条件下,长安人用锤头敲、用双手搓,手工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吉普车“长江牌”46型。次年国庆十周年阅兵式上,20辆长安吉普领衔炮兵方阵驶过天安门,标志着新中国在汽车工业领域迈出的历史性一步。

但真正奠定长安今日格局的,是1960年代的“三线建设”。这一国家战略决策促使众多重工企业西迁内陆,原在上海的长安机械厂整体迁至重庆。此后数十年间,长安深度融入重庆的城市肌理,从军工制造向民用产品转型,并在1980年代以“微型车”为突破口,开启了第一次“军转民”的创业征程,成功拉开民用汽车市场化的序幕。随后又在新世纪初抓住家庭用车爆发式增长的机遇,完成乘用车领域的战略转型。

可以说,从“洋炮局”到“长江牌”,从微车时代的领导者到今日新能源转型的先行者,长安每一次脱胎换骨的背后,都是国家意志与城市能力的叠加驱动。而重庆,也早已不只是长安的注册地,它是研发体系的中枢、制造体系的主干、全球化资源配置的基地,更是这家百年企业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之城”。

今天,重庆成为这家新央企总部的落脚点,并非偶然。正如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所言:“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国家的战略安排。”总部落户重庆,意味着中国长安将以央企之姿,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参与重庆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的系统工程。与此同时,集团将围绕重庆产业布局打造“研发总部、智能制造核心区、出海指挥中心”,形成央地深度协同的产业高地。

在汽车行业观察人士看来,这种“央地共建”的路径,也侧面反映出了央企组织逻辑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更加注重企业与区域生态系统的深度耦合。重庆之所以成为这场变革的承接者,本质上在于它具备支撑新型央企运行的产业张力与制度弹性。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重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达95.3万辆,同比增长90.5%,整车产能跃居全国省市前三。更重要的是,其产业结构正持续优化:当年“重庆造”新能源汽车平均单车价值达23.6万元,20万元以上中高端车型占比提升至48.3%。换句话说,重庆不仅实现了新能源“量”的增长,更在“质”的提升上形成突围。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升级的一个样板,也是长安如今被赋予独特使命的现实基础。

而在产业组织形态上,重庆也走出一条区别于其他城市的路径。它不是依赖政府招商主导的“拼图式组装”,而是构建了以主机厂为核心的共生生态:从研发设计、智能制造,到三电、芯片、智能网联的配套体系,全市已形成完整的技术链条和企业簇群。

如果说产业环境是重庆的“地利”,那么长安自身的组织进化则是“人和”。近年来,长安陆续推出“香格里拉计划”、“北斗天枢计划”、“海纳百川行动”,在新能源、智能驾驶、出海拓展等方面率先布局,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整车厂”,而是一个融合技术平台、全球组织与用户生态的战略型企业。在这种转型中,重庆提供了最稳定的实验场景、最丰富的人才土壤、最宽容的政策支撑,也让长安能够在“软件定义汽车”、“芯片重塑架构”的新竞争格局中,保持相对领先。

在汽车行业专家看来,这家“新央企”的诞生,并不是一场传统意义上的“重组整合”,而更像是国家在新时代产业结构大棋局中的一次“定向激活”与“制度赋能”。它将使长安获得更强的战略主导力、资源配置权和全球发声能力,也将推动重庆进一步从制造重镇迈向创新高地。而对整个中国汽车产业来说,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成立,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央地共建”、“区域领航”的产业组织新范式的标志事件。

更进一步说,在全球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赛道日趋白热化的当下,中国亟需一批能代表国家意志、承担产业使命、具备全球博弈能力的企业。中国长安,正是这类企业中的先行者。它既具备厚重的国企底蕴,又能调动市场机制形成快速响应;既扎根本土制造体系,又已建立覆盖海外研发、采购、销售的全球网络;既肩负“国家队”的技术责任,又能在用户维度构建品牌文化。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进而促进整个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区间。

这就是央企的新时代内涵:不只是管理模式的升级,而是战略地位、系统角色、全球定位的全面跃升。长安的央企之路,是重庆产业体系竞争力的最好体现,也是一种制度与产业结合的新范式。在新的百年坐标中,它不再只是“在重庆造车的长安”,而是中国制造崛起中的重要支点,是国家智能制造体系的重要战略节点。

根据30日媒体沟通会现场发布的规划来看,未来的新长安将以“新能源+出海+科技驱动”为三大引擎:

首先,是明确的“500万辆”整车战略目标。到2030年,整车销量将突破5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60%,海外销量占比超过30%。2025年全年目标是销售300万辆整车,其中新能源车型突破100万辆,目前正在稳步推进。

其次,是超大规模的技术投入与创新组织升级。未来十年内,新长安将在新汽车领域累计投入2000亿元,新增1万人的科技研发团队,构建涵盖底层架构、三电系统、智能驾驶、整车平台及商业模式的完整自主创新体系。不仅在电动、智能领域持续突破,还将前瞻性布局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等未来出行技术。央企身份意味着新长安将主动承担前沿科技的“探索责任”。

再次,是对“全球能力体系”的再构建。围绕东南亚、中东非洲、中南美洲、欧亚、欧洲五大区域,实施“一区一策”本地化战略,建立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运营于一体的全球体系能力,形成可持续生态。

最后,是“生态协同力”的外溢建设。此前,新长安已经与海尔集团等跨界企业展开战略合作,探索“用户流量+多端场景”的生态共建。与此同时,来自ICT、大模型、新能源等多个行业的头部企业也对新长安表达合作意愿。新央企将成为产业共建的平台型力量。

长安之路,从来不是一家公司单向奔赴的历程,而是产业逻辑、技术创新与城市组织能力多重交汇的复合式结果。重庆之所以能托举长安,正因为它在体制、空间与协同层面构建了一个高度组织化的产业生态;而长安能够升格为央企,也正说明这座城市具备承载新一代“国家队”的产业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安之路,既是一个企业的成长史,也是一座城市的进化史,更是中国制造体系走向智能化、全球化的新路径。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大学生被室友电动车电池燃爆烧伤... 新京报记者 赵露 制作 礼牧周 8月1日下午,武汉大学生杜均浩被室友电动车电池燃爆烧伤案民事部分将开...
女儿高考645分不让上大学!儿...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柿子 ≺ 前 言 ≻ “考那么高有什么用,女...
新能源车维修避坑指南:开单果助... 在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老郑曾遭遇过一次棘手事件。一位车主抱怨修理后的车辆续航减少了100公里,并依据...
上汽通用五菱:技术引领新能源普... 上汽通用五菱,这个曾经以“国民面包车”形象深入人心的品牌,如今已焕然一新,站在了汽车制造业的新高度。...
原创 英... 8月1日,英伟达官网更新800V直流电源架构合作商名录,中国氮化镓龙头企业英诺赛科上榜,将为英伟达K...
袁立曝章子怡上综艺片酬几千万 ... 搜狐娱乐讯 近日,演员袁立在社交平台发布长文,爆料多年前参与浙江卫视综艺时遭遇的 “恶意剪辑”“剧本...
全球市场遍地开花,三年海外突围... 欧洲汽车市场是全球汽车市场中要求最高、市场教育程度最高,同时还是各大百年汽车品牌根深蒂固的市场,用户...
赛力斯问界全系闪耀链博会,共筑... 赛力斯技术平台展现新能源动力兼容新高度,其创新方案成功融合了超增、纯电、超混三种动力形式,为用户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