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现在的智能电车越来越像是“科技展览车”,配置拉满,芯片旗舰,功能一大堆,但真用起来,总有点“用不上”“用不顺”甚至“没啥用”。
智能不等于好用,好用才是真的智能。
而在一片堆料与参数的战场上,东风奕派科技想走一条不太一样的路——做个靠谱、好用、懂用户的新能源品牌。8月1日,他们在武汉发布了名为“未来之翼”的全新战略,讲技术,也讲产品,但更多的是讲清楚:我们想怎么和用户打交道,怎么把一家央企做得像“懂你”的科技公司。
先看下背景。今年6月底,东风汽车把风神、奕派、纳米三大品牌整合到一个新公司——东风奕派科技。看起来像是简单地资源聚合,实则是东风在新能源转型路上的一次机制再造。
东风官方说得很明确:这是“央企新势力”的起点。通俗讲,就是要摆脱老国企的动作慢、反应慢,借助平台机制的优化,用更快的速度和更灵活的节奏,去跑新能源这场硬仗。
这种打法其实跟近两年流行的“去中心化运营”有点像,强调“贴近用户、快速反馈”,比如他们这次就喊出了“用户问题10分钟响应,1小时给方案,1天闭环”的口号。
说实话,喊口号不稀奇,关键看落地能力。那这个“奕派科技”有没有点真家伙?
相比很多新势力还在讲故事、画蓝图,奕派这次直接把核心技术“货架”端出来,信息量挺大。
几个关键点我们挑着讲:
首先是底盘:自研的全新线控底盘,号称100毫秒级制动响应、3.5米转弯半径,对城市通勤友好不少。
电池:自研固态电池将在2026年上车,能量密度350Wh/kg,低温环境续航保持率超70%,理论上是冬季续航焦虑的解法之一。
快充:将推出全球首个千伏平台车型,支持1200V电压、12C快充,意思就是——1秒充进2.5公里的电。
算力:智舱用的是8295P/8397这些行业旗舰芯片,智驾方面也自研“天元智驾”系统,并规划了四个分级方案。
总结一句话:奕派手里确实攒了不少“技术筹码”,而且都指向一个目标——让智能、能耗、安全都能成为用户可感知的体验。
另一个重头信息是:奕派要和华为联合打造高端智能车型,叫“智能精品系列”。
从合作深度来看,这不只是一个“联名贴标”,而是从产品开发、营销到生态系统都深度绑定,主打乾崑智驾ADS 4、鸿蒙座舱5等最新方案。
首款车定了定位:全尺寸高端智能SUV,2026年上市。
换句话说,奕派一边用“主流科技系列”打大众市场,一边用“智能精品系列”往上冲,这种“双轨策略”,有点像极氪+领克的组合拳打法,但背后是央企和科技大厂的联手,资源整合力更强。
而在品牌方面,奕派还把“纳米”品牌收归旗下,同时给“风神”重新定了位:主打家庭智慧出行市场。
这就很清晰了——一个打科技派、一个打家庭实用,一个向上走智能精品、一个向下稳基本盘,各有侧重、互不冲突。
不少自主品牌现在都在看海外,但奕派的“海外之翼”内容细得超出预期。
他们不是只说“出口多少国家”,而是直接定了数字——到2027年要有30多款海外车型,2000+个销售网点,同时本地建厂、属地化IP推广全跟上。
比如说要做到本地制造占比超过20%,2030年争取达50%,还要结合中国文化IP做品牌推广。
说白了,不是去“卖车”,而是去“落地品牌”,这套打法和MG、奇瑞在欧洲、东南亚的策略有点类似,但奕派作为央企子品牌,天然的背书和资源会更强。
回到产品本身,这次一共有6款新车亮相。
最受关注的是2026款东风奕派eπ008六座版,限时价17.36万起,定位“大舒适家”,配高通8295芯片、搭载天元智舱系统,纯电和增程都有。
还有风神L8,这是一台中型混动SUV,中汽中心实测,续航2245公里,综合油耗2.4L/100km,核心数据相当能打,比较适合跑得多、顾虑成本的家庭用户。
另外还有几款定位更入门的车型,比如纳米01、06等,走的是“大美智能国民车”路线。
一句话总结这波产品策略就是:价格打下来了,配置卷上去了,每个细分市场都铺了一手。
对当下的新能源市场来说,品牌之间拼的早就不只是配置和价格了,谁能在“技术实力、用户理解和系统能力”这三方面形成闭环,谁才可能走得长久。
从发布会释放的信息来看,东风奕派科技已经明确了方向,也展现出了央企体系下少见的灵活与节奏感。但说到底,这套“未来之翼”战略值不值,关键还得看它能不能真正落到每一款产品、每一个用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