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聚集在工厂门口讨债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如今哪吒汽车母公司破产重整的报名表上,已经挤满了45家意向投资者的名字。
浙江桐乡,合众新能源工厂门口。两个月前,这里还聚集着焦急的债权人,他们租赁给哪吒汽车的物料已被撤离,担忧着“如果再找不到外部援手,可能面临解散”。时间紧迫,命运悬于一线。
而今天,当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阿里资产平台启动重整意向投资人预招募后,报名者已达45家,8512次围观。从7月10日开放报名时的14人,到7月26日的29家,再到7月30日截止日的45家,投资者热情持续高涨。
去年11月,哪吒汽车生产线全面停工。这家曾位居中国造车新势力销量榜首的车企,在资金链断裂的重压下停止了运转。停产8个月后,生产设备依然保持运转正常,400余名核心员工仍在坚守。
这些员工包括管理团队与核心技术人员,成为公司可能重生的关键资产。
财务数据揭示了这家公司陷入困境的深度。2021年至2023年期间,哪吒汽车净亏损分别达到48.4亿元、66.66亿元和68.67亿元,三年合计亏损超183亿元。这样的失血速度,即使对新能源车企而言也难以为继。
自救行动从未停止。今年3月,哪吒汽车宣布与134家核心供应商达成共识,签署 超20亿元债转股协议。根据方案,供应商70%的债权将转化为合众汽车股权,剩余30%作为无息留债分期清偿。
仅仅两个月后,这一努力宣告失败。
上海票据交易所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合众新能源因票据承兑逾期余额2.23亿元被列入逾期名单。公司司法案件已达475起,涉及供应商欠款、员工欠薪等多重纠纷。
哪吒资产为何成为“香饽饽”?
在投资人眼中,合众新能源的资产清单颇具吸引力。截至2025年5月1日,公司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机器设备、知识产权以及应收账款等项目。
生产资质与产能布局构成其核心价值。合众新能源拥有新能源乘用车“双资质”,这是进入行业的稀缺通行证。公司在中国建立了三大生产基地:桐乡总部、江西宜春(年产能10万辆)和广西南宁(年产能10万辆)。
此外,在安徽桐城、凤台、凤阳还设有三个零配件工厂。
海外布局更是哪吒汽车的独特优势。作为最早出海的中国造车新势力之一,公司已在泰国建立工厂并投产,印尼工厂也正在建设中。这些布局在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前夜显得尤为珍贵。
“哪吒品牌本身的市场认知度也是无形资产,”一位行业分析人士指出,“累计销量超过46万辆,2022年曾突破年销15万辆,这样的用户基础在重整后可能迅速激活市场”。
管理人公告明确表示:“停业时间较短,具有恢复生产的一定优势”。产线设备保养良好,在外部条件具备时能够迅速恢复生产,且能有效维护原有的市场资源、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