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迎来历史性变革。
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以214.6万辆的累计销量,再次刷新行业纪录,其中海外市场贡献超47万辆,同比增长132%,这一数字不仅超越2024年全年海外销量总和,更在全球多国市场实现销量登顶,彻底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版图。
从欧洲老牌车企腹地到美洲政策壁垒高筑的市场,从东南亚日系车传统势力范围到中国香港,比亚迪以技术实力与全球化战略双轮驱动,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中国新能源风暴”。
一、销量碾压特斯拉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纯电车型销量突破102万辆,同比增长41%,在全球纯电领域以30万辆的优势碾压特斯拉(72万辆),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电动车品牌。特斯拉曾以“硅谷速度”定义全球电动车市场,但比亚迪凭借垂直整合的产业链优势与技术创新,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逆袭。
中国市场作为主战场,比亚迪销量是特斯拉的5.4倍;在中国香港,比亚迪海狮07(BYD SEALION7)销量更是Model Y的2倍多,成为市民首选。
更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在意大利、西班牙、巴西、泰国等特斯拉深耕多年的市场均实现赶超,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覆盖,标志着其全球化战略已进入收获期。
二、欧洲市场
欧洲市场向来被视为汽车行业的“上甘岭”,传统车企根基深厚、消费者对本土品牌忠诚度高。但比亚迪却在此创造了“逆袭神话”。
上半年月销量突破万辆,增速高达756.1%,市占率达9.7%;意大利市场注册量超9000台,环比增长140%,宋PLUS DM-i车型长期霸榜细分市场。
面对欧盟38.1%的反补贴关税、英国歧视性补贴政策等壁垒,比亚迪并未退缩,而是以技术破局。
刀片电池通过针刺测试解决安全痛点,DM-i超级混动系统以超低油耗颠覆燃油车认知,兆瓦闪充技术缓解充电焦虑——这些核心技术成为撬开欧洲市场的“金钥匙”。德国媒体评价:“比亚迪正用技术撕碎欧洲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
三、美洲市场
在政策复杂、关税壁垒重重的美洲市场,比亚迪以巴西为“标杆市场”,打造全球化新样本。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在巴西销量达4.7万辆,同比增长45%,蝉联新能源销冠,且销量是第二名至第十名总和的两倍。
这一成绩背后,是比亚迪“本地化生产+零碳工厂”的战略:斥资55亿雷亚尔(约71亿人民币)打造的巴西工厂,产能15万辆,90%产能本地化,并采用太阳能与水电实现“零碳排放”,获联合国环境署认可。
从2022年销量仅260辆到2025年4.7万辆,292倍的增速印证了比亚迪在拉美的“闪电战”成效。此外,比亚迪在墨西哥、智利等市场加速布局,美洲版图正快速扩张。
四、亚太市场
在长期被日系品牌盘踞的亚太市场,比亚迪展现出“多点爆破”的战斗力。泰国市场成为典型案例:
比亚迪包揽新能源汽车与纯电双料冠军,纯电市场份额达35%,彻底撕开日系车的护城河。新加坡市场更上演“统治级表现”:以4667辆注册量登顶乘用车销量榜首,超越丰田、宝马等传统豪门。
中国香港市场,海狮07上半年销量近5000台,市占率22.5%,增速位居第一;印尼市场销量14092辆,稳居榜首。
在日系车占据绝对优势的亚太,比亚迪通过技术适配(如高温环境电池冷却系统)、本地化生产(泰国工厂年产能15万辆)以及价格竞争力,逐步重构市场格局。
五、比亚迪是如何做到全球突围的?
比亚迪的全球突围并非偶然,其成功密码可归结为三重维度:
1. 技术为王: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云辇智能车身控制、天神之眼智驾系统等核心技术,构建了比亚迪的“技术护城河”。例如,刀片电池通过结构创新将体积利用率提升50%,且通过欧盟NCAP五星碰撞测试,彻底扭转海外市场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偏见。
2. 本地化深耕:从“产品出海”到“产业链出海”,比亚迪在巴西、泰国、匈牙利等地建设工厂,实现生产、研发、供应链的本地化。泰国工厂不仅为当地创造就业,更针对右舵市场开发定制车型,满足区域需求。
3. 全球化布局:组建自有滚装船队(已交付6艘,年运力超50万辆),破解海运瓶颈;与当地政策深度融合,如在巴西工厂采用可再生能源,契合全球碳中和趋势;赞助欧洲杯、签约球星梅西等品牌营销,提升国际认知度。
尽管成绩斐然,比亚迪仍面临多重挑战:欧盟关税壁垒、美国104%的高关税、部分市场对中国品牌的偏见尚未完全消除。但比亚迪正以“韧性”应对——在欧洲推进匈牙利30万辆产能工厂,在巴西打造零碳生态,在亚太强化本土化研发。
美国《纽约时报》预言,到2030年比亚迪将与丰田、大众并驾齐驱。这一目标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大而不强”到“技术标杆”的质变。比亚迪的全球化突围,不仅是一场商业胜利,更是一场“中国智造”价值观的胜利:用技术创新打破垄断,用本地化尊重市场,用可持续理念重塑行业标准。
写在最后
2025上半年的比亚迪,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之路。比亚迪销量领跑全球市场,从被质疑“廉价低质”到成为全球技术标杆,从艰难破冰到多国销量登顶,比亚迪用四年时间完成了全球化逆袭。
这不仅是企业个体的胜利,更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当“中国速度”叠加“技术深度”,全球汽车工业的权力中心正从底特律向中国转移。
未来,比亚迪能否持续引领全球新能源浪潮?其全球化征程能否突破更多政策壁垒?这些问题,或许将在接下来的每一个季度,由比亚迪用销量数据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比亚迪车标在全球更多市场亮起时,“中国智造”的故事,正在被重新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