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能科技出品
在电动化趋势日益加快的当下,燃油车的技术路线似乎一度被智能化浪潮边缘化。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确实是给油车智能化开了个头,这是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的燃油车型,在智能驾驶系统的集成、电子架构的演进与驾驶体验的优化上进行了深度整合,验证了燃油车同样具备拥抱高阶智能化的技术基础和市场可能。
01
智能驾驶的整合逻辑:
华为乾崑系统如何进入燃油车平台?
智能化程度的高低,并不以动力形式为唯一前提。
燃油车之所以长期被认为难以搭载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主要原因在于电子电气架构普遍滞后于电动车平台,尤其在计算能力、冗余设计与软硬协同层面较弱。
A5L Sportback所采用的PPC(Premium Platform Combustion)平台,恰恰是奥迪为燃油车打造的一套高度可拓展的新一代架构,在电气化准备与集成灵活度上具备基础条件。
支撑这套智能系统的是E³ 1.2版本电子架构。不同于传统以模块分散控制为主的设计,该架构采用区域控制器思路,通过高带宽通信总线将多个功能单元集中连接,有利于大算力系统的部署与传感器的集中融合。
在此基础上,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得以深度整合,形成完整的感知-决策-执行链路。
硬件层面,A5L Sportback配备多达32个传感器:包括12颗高清摄像头、6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以及2颗配备恒温自清洁能力的激光雷达。这一传感器阵列的组合,在功能完整度上与主流高端电动车相近,甚至激光雷达的引入也为后续更高级别的驾驶辅助预留了空间。
感知之外,乾崑系统的控制算法整合也值得关注。
面对燃油车较为复杂的油门响应、变速箱换挡策略与刹车逻辑,乾崑系统在接口适配上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校,以确保纵向控制的平顺性与响应一致性。
同时,车辆在支持城区、泊车、高速等不同场景下的驾驶辅助功能时,其控制域协调能力也成为系统稳定性的关键一环。
智能化能力的最终落地,也要依赖软硬件之间的完整链路,A5L Sportback并未采用某一部分组件堆叠的方式,而是在整车开发初期就将乾崑系统嵌入整体电子架构设计中,这种从“系统层”而非“功能层”推动的智能化方案,为传统燃油车打开了技术演进的新路径。
02
智能之外的本体素质:
传统动力如何协同智能化系统?
智能系统已逐步成为车辆竞争力的重要组成,但一辆车的基础性能依然决定其驾驶体验的根基。
◎ 在动力方面,A5L Sportback搭载第五代EA888 2.0T发动机,最大功率200kW,峰值扭矩达400Nm,匹配MHEV Plus轻混系统,在保证性能的同时,提升能量回收与起步响应的平顺性。
5.6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绩,在同级别豪华燃油车中具备一定竞争力。而真正与智能系统形成“协同”的,是底盘控制和驱动策略。
◎ 在底盘结构上,A5L Sportback使用前后五连杆悬挂系统,全系四驱版本则配备了采埃孚新一代CDC可变阻尼悬挂与奥迪S-Sport运动套件。
这套系统不仅提升了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可控性,也为智能驾驶系统的干预提供更高容错性与动态稳定支持。
以泊车辅助为例,在空间受限、路面不平的情况下,悬挂系统提供的支撑刚性与车身姿态可预测性,将直接影响自动泊车算法的执行精度。
智能驾驶系统对于燃油车的油门响应与制动逻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动车的驱动系统具备线性输出和无变速箱结构,因此更易实现细腻的控制。而在燃油车上,智能系统需要适配涡轮介入、换挡延迟等复杂变量。
A5L Sportback通过在轻混系统中集成更精细的电控策略,优化了智能驾驶工况下的介入平顺度,让油门与刹车的响应在机器接管与人工操控之间实现平滑过渡。
燃油车在集成高阶智能驾驶功能时,所需的协同工作远多于电动车。除了硬件布局,还涉及到底层动力总成响应的细节处理、软件策略的匹配能力与测试验证周期的延长。
能否形成整车层面的“硬件感知-控制执行-人机交互”一致体验,是衡量一辆燃油车是否真正智能化的关键。
小结
A5L Sportback是对燃油车智能化可能性的现实验证,体现出传统车企在看到燃油车的生命周期是客观存在的,围绕智能化可以打造电子电气平台升级、与本土技术供应商合作、以及底层控制策略打磨上的长期投入。
通过架构适配、感知系统完整部署与系统级集成测试,燃油车正在逐步获得与电动车相当的智能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