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咱都知道新能源车现在越来越火,开起来又省钱又环保,可充电问题一直让人头疼。快充虽说方便,十几二十分钟就能让咱继续上路,可也有人担心,这长期用快充,电池寿命会不会大打折扣呀?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事儿,用数据说话!
先讲讲原理哈。咱新能源车的电池,大多是锂电池。充电的时候,锂离子从正极跑到负极。快充呢,就像是给这些锂离子打了 “鸡血”,电压一高,电流一大,锂离子就跟赛跑似的,飞速往负极冲。这时候问题就来了,跑得太快,有的锂离子就找不到自己的 “坑位”,只能在负极表面 “瞎溜达”,慢慢就变成了锂枝晶。这锂枝晶就像小刺儿,不仅占地方,让电池容量变小,严重了还可能把电池内部的隔膜刺穿,造成短路,那电池可就彻底 “罢工” 了。
光说原理可能不够直观,咱看看实际数据。国内有个第三方检测机构,在 2024 年做了个实验。一组车每周用 120kW 的快充桩充 3 次电,另一组用 7kW 的家用慢充桩日常充电。结果发现,在同样循环 500 次后,快充组的电池容量平均衰减了 12% - 15%,而慢充组只衰减了 7% - 9%。这差距,是不是挺明显的?
还有美国爱达荷州国家实验室,把 4 辆 2012 年的日产聆风电动汽车分成两组,一组只用慢充,一组只用快充。跑了 8 万公里后一检测,慢充那组电池容量损耗 23%,快充组损耗 27%。虽说看着差得不多,但要知道,这还是 10 年前的技术水平呢,要是放到现在,电池更精密,影响说不定更大。
再瞧瞧网约车的大数据。国家新能源汽车监测平台统计显示,快充占比>70% 的网约车,3 年平均衰减率 18.7%;而快充占比<30% 的私家车,3 年衰减率仅 9.3%。这说明啥?咱平时充电习惯不同,电池寿命真的差很多。
可能有人会问,那车企就不管这事儿吗?其实车企也在想办法,像优化电池管理系统(BMS),让它能更好地监控电池状态,及时调整充电策略;还有用液冷散热系统,给充电时发热的电池 “降降温”,减少热损伤。不过,这些措施也只能缓解,不能完全消除快充对电池的影响。
咱作为车主,该咋做呢?平时通勤,如果时间允许,尽量用慢充,就像给电池 “细嚼慢咽”,让它吃得舒服点。长途出行没办法要用快充,也别太频繁。还有啊,别等电量低于 20% 才充电,尽量把充电上限设置在 90%,这样能减少电池压力。每季度再给电池来一次满充校准,就当给它 “体检”。
所以说,新能源车长期快充,对电池寿命确实有影响,而且数据摆在这,咱也不能忽视。但只要咱掌握科学的充电方法,还是能在享受快充便捷的同时,尽量延长电池寿命的。希望今天这些内容能帮到大家,要是觉得有用,点个赞关注一下呗,祝大家都能开着自己的爱车,顺顺利利跑更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