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比亚迪在成都举办的“天神之眼·安全中国行”试驾活动现场,数十位媒体代表与用户代表共同见证了比亚迪智能驾驶技术的跨越式进化。作为今年规模最大的智驾体验活动,比亚迪现场展示了天神之眼OTA升级后的十余项创新功能 。
此前比亚迪官方承诺:在中国市场,比亚迪对所有天神之眼车辆用户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全面兜底 。
活动当天,比亚迪官方在现场重申了这项打破行业规则的承诺:“用户在天神之眼智能泊车过程中发生的损失,将由比亚迪承担终身无上限赔付,且无需报保险影响次年保费” 。这一承诺覆盖天神之眼A/B/C三大平台超100万辆已售车型 。
在智能驾驶领域,责任归属始终是悬在用户心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根据国际通用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L4级核心特征正是在特定条件下驾驶员可完全脱离驾驶责任 。比亚迪通过这项涵盖泊车事故终身赔付的政策,率先在泊车场景实现了责任主体的转移 。
现场工程师向我们揭示了其中的技术逻辑:“当系统判定处于智能泊车辅助状态时,车辆全程处于天神之眼的感知与控制闭环中。一旦发生剐蹭,云端会自动触发赔付流程。这不是保险,而是技术自信的体现。”
试驾场设置的极端场景实测区,成了检验比亚迪技术承诺的最佳舞台:
偏置泊车:当模拟消防栓占据右侧车位时,体验者通过中控屏选择“偏左”选项,车辆自动调整轨迹,在仅余40厘米的狭窄车位内完成安全停靠。这项功能解决了“停得进却开不了门”的日常痛点。
车头泊入+车尾泊出:针对商场充电桩靠墙车位,我驾驶的腾势Z9通过车头直入方式停进车位。充电完成后,系统自动切换为车尾泊出模式,避免了传统倒车出库的视线盲区风险。比亚迪工程师称其为“MPV充电友好型泊车方案” 。
三速泊车:在舒适、标准、极速三种模式下,泊车效率呈现阶梯式提升。极速模式下,泊车速度最高可达5km/h,效率较传统泊车提升65% 。现场实测中,极速模式下的垂直泊车仅需28秒完成。
“这不仅仅是功能的增加,而是重构了停车逻辑。”一位参与实测的汽车媒体人感慨,“比亚迪让泊车从‘能用’变成了‘敢用’。”
驶出泊车体验场,开启城市领航辅助的腾势Z9展现了比亚迪在行车场景的技术突破。在10多公里城区道路实测中,天神之眼系统呈现出三大进化特征:
复杂路况的预判能力:在一些施工路段,试驾的腾势Z9主动绕行连续路障。系统对前方50米处的低矮障碍物(≥50cm)提前识别并变道规避,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 。
人性化场景交互:当遇到前车加塞时,系统触发双闪+鸣笛组合提醒;途经小学路段,车辆自动将时速从40km/h降至30km/h 。更令人惊喜的是,系统能够识别横穿道路的小动物(头肩高度≥50cm),采取减速让行策略 。
比亚迪敢于承诺兜底的背后,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体系构建的护城河。依托超过100万天神之眼用户构建的中国最大智驾车云数据库,系统日均训练里程达4.2亿公里。11万研发工程师团队中,专攻智驾领域的就有5000余人 。
同时,比亚迪还走出了一条智电融合的独特路径:不同于新势力纯视觉方案,比亚迪将易四方、易三方技术与智驾系统深度整合。“四电机驱动与后轮转向可使泊车效率提升65%”。这种底气正转化为用户信任。据比亚迪透露,自动泊车使用率已从40%攀升至60%以上,技术兜底机制显著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 。
随着天神之眼OTA陆续推送给百万车主,比亚迪以“兜底承诺+全域实测”重新定义智驾安全边界的战略正加速落地。在汽车工业的智能化转折点上,这场由技术自信引发的责任革命,或将成为中国智造走向全球的新注脚。
上一篇:小米汽车公布前前车防碰撞专利
下一篇:马斯克担忧失去对特斯拉的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