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网上流传出一段“MPV与某品牌电车互不相让,碰撞后电车冒烟”的视频。由于不了解事件全貌,我们不去判断涉事车辆谁对谁错,仅从常识和法理的角度奉劝所有司机朋友,不要开斗气车,尤其不要和新能源车斗气!
新能源车要是斗起气来,“杀伤力”往往比油车更大。首先,它们加速快,电门一踩,动力即刻爆发。800V碳化硅架构配大电机,十几万的新能源车,零百加速普遍在7~8秒;像小米SU7 Max版、比亚迪汉L EV四驱版等车型甚至能干到3秒以内,车价也不过20~30万元。
而相同价位的家用油车,加速就要慢很多。想要达到3秒零百加速,只有百万以上的豪车才能做到了。
做这样的对比,意思并不是“油车跑不过电车,不要自取其辱”,而是想要告诉大家,电气化时代汽车的动力越来越廉价,也就有越来越多普通用户能接触到大马力的车,但很多人其实是驾驭不了它的,一旦冲动,就更容易失控。
其次,新能源车特别是纯电车,比同级油车自重更大。纯电车型的电池组容量一般在50kWh以上,重量至少800公斤。普通燃油车四缸发动机重量则一般在150~200公斤。PHEV和增程车型虽然电池组小一些,但搭载了油电两套动力系统,即便汽车厂商会采用轻质化技术减轻车身其他部分的重量,新能源车的整体重量也会明显增加。
学过中学物理都知道,重量越大,惯性越大。新能源车提速迅猛,相信没有人想和这样巨大的动能硬碰硬。
此外,任何小剐小蹭都可能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开篇提到的视频,两车虽然速度不快,但碰撞后电车仍然出现冒烟现象。有网友推断,是电池挤压变形导致内部结构受损,引发热失控。
即将在明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国标要求,电动车电池必须做到针刺撞击后“不起火、不爆炸”,连烟气毒性都须严控。届时新车安全将大幅提升,不过,路上的老车可不好说。
据公安部发布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689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0.27%。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553.9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69.23%。另有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中,70%与电池热失控相关。此前网上曾爆出多起新能源车自燃,连带烧毁周边多辆车的案例。
由此我们可以合理推断,与新能源车斗气导致碰撞事故,轻则赔钱修车——新能源车的维修费普遍比燃油车高,重则车辆报废甚至危及自身生命。后果相当严重,绝对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奉劝各位文明驾驶,切莫冲动。就像大街上常见的警示语“不要打架,打输住院,打赢坐牢”一样,开斗气车没有赢家。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滴汽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