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燃料电池汽车则是氢能应用的先行领域和重要场景。
截至2024年底,郑州城市群前三年度累计已推广燃料电池汽车2588辆。其中,客车234辆、货车2354辆,累计纯氢运营里程超过6000万公里,省内已建设加氢站42座,累计氢气加注量超过4564吨。
2025年郑州市将进一步扩大示范应用规模,全市目标推广燃料电池汽车600辆,累计建成加氢站80座,同时将大力开展氢能全产业链招商引资,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营商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郑州城市群将形成“1+7+N”格局
首轮示范应用已进入冲刺阶段,该如何突破目标?近日,随着修订方案的公布,濮阳、哈密、济源加入郑州城市群,将形成“1+7+N”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格局,为示范应用注入新的活力。
濮阳已有产氢企业22家,年产氢能力23.6万吨,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45辆,建成加氢站3座,初步形成具备氢气制备与储运、燃料电池系统及零部件生产、专用车制造、车辆推广应用能力的相对完整产业链。此次“入群”,将有力推进“郑汴洛濮氢走廊”建设。
2025年,要基本建成郑汴洛濮氢走廊
两部文件分别为《河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郑汴洛濮氢走廊规划建设工作方案》。
如何建设郑汴洛濮氢走廊?
《方案》给出方向——
以“应用引领、产业支撑、保障供应、构建生态”为路径,以交通领域场景示范为突破口,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围绕“一轴带、五节点、三基地”建设,打造优势突出、特色明显、功能完善、辐射全省的“郑汴洛濮氢走廊”。
提出四项重点任务:建设氢能应用示范轴带;构筑五大产业支撑节点;建设三个氢能供应保障基地;打造良好产业生态。
其中,“一轴带、五节点、三基地”是指,郑汴洛濮氢能应用示范轴带,郑州、开封、洛阳、新乡、濮阳五大产业支撑节点,豫北、豫西北、豫中南三大氢能供给保障基地。
郑州城市群已是全国氢燃料汽车试点
作为来源多样、清洁低碳、灵活高效的二次能源,氢能一度被业界解读为“21世纪终极能源”。
“河南此次出台两部文件,是对国家层面规划的一种呼应。”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喻新安直言,河南积极布局氢能产业,具有战略意义。
——氢气来源丰富多样。河南是化工大省,焦炭、烧碱、合成氨、甲醇等产业年副产氢气约55万吨,品质较好、价格较低,为初期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充足保障供应。
——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宇通客车是国内最早开始研发生产燃料电池汽车的整车企业之一,北京冬奥会赛事保障用氢燃料汽车中,有两成是河南制造。
同时,河南培育引进了豫氢动力、骥翀氢能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郑州、新乡、濮阳等地形成产业集聚。
——创新平台培育初显成效。省投资集团与上海交大、宇通与同济大学深度合作,在豫组建科研团队。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平台成立运营,新乡、濮阳等地氢能产业园基本建成。
——交通领域应用国内领先。郑州市2015年即建成全省首座、全国第三座加氢站,2018年开通全省首条氢燃料电池客车示范专线,目前全省已建成加氢站6座。
为啥是“郑汴洛濮”?对河南新能源领域较为熟悉的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副主任、燃料电池复合电源所所长张存满,有自己的看法。“郑汴洛濮正好位于一条线上,而且这几个地方本身工业底子就不错,这条‘走廊’自西向东再往北拐,刚好也把在新能源科创领域表现不错的新乡包含其中。”
河南洛阳:瞄准氢能储能产业,主动推进“郑汴洛濮”氢走廊
2月9日,在洛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洛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徐衣显做政府工作报告,徐衣显指出,在氢能方面:
2025年,将瞄准氢能储能产业,主动推进“郑汴洛濮”氢走廊、“郑洛新焦”锂电池产业带建设,推动钠离子电池量产、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化。
围绕今年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抢抓“以旧换新”扩围政策,开展促消费活动200场以上,推动瀍河区建设豫西最大的汽车消费首选地,力争更新汽车5万辆、家电30万台,带动消费100亿元以上。发挥优势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一店一策”改造丹尼斯、王府井等传统商超,开街运营定鼎门南广场等3条特色街区,培育1个省级品牌消费集聚区,提升“古都夜八点”“洛阳味道”等特色品牌,增强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世界古都论坛等国际影响力和消费带动力。大力发展健康、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积极培育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热点。做大直播电商等平台经济,提质升级洛龙天安智创、西工申泰等专业园区,发展壮大日辰、引科等本地平台服务商,打造20个网红消费品牌,网络零售额增长10%以上。积极发展首发经济,举办高品质首发首秀首展,引进时尚品牌首店等20个以上。依托优质资源培育冰雪经济,举办冰雪嘉年华等特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