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8月6日从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获悉,今年6月,成都市汽车产业延续前五个月的快速增长态势,当月完成汽车产量8万辆,同比增长21%,环比增长25%;1-6月,全市汽车产量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7.4%、23.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52%、129%。
“为促进成都市汽车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成都市鼓励支持企业研发导入了丰田新普拉多、新XC60、吉利星愿等多款畅销车型,全市汽车产业呈企稳回升态势。”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有关负责人称。
看产销——
企业产量产值实现双突破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成都汽车产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1—6月,我们累计产量12.12万台,产值超百亿元,同比增幅双双突破150%。”四川领克相关负责人说,“在先进生产线的高效运转下,现在我们日产量均保持在1100台左右。”目前,四川领克已实现5款整车配套件共线生产,其中燃油车1款为领克06,新能源车4款,分别为领克Z20、领克06E-MP、极氪X、吉利星愿车型。今年全年预计产量21万台,其中新能源车预计18.41万台,预计产值达183亿元。
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日前下线了两款“成都造”新车,并透露公司正值转型升级关键阶段,预计明年将推出捷达首款纯电动车。据悉,今年包括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的捷达技术改造项目、沃尔沃纯电车型项目、犀重汽车成都基地项目等一批新能源汽车项目启动,加快落地转化,推动成都产业升级持续推进。
记者注意到,成都新能源汽车产量上升的同时,销售端同样火热。“得益于‘两新’政策的有力推动以及消费者对智能电动汽车出行的认可度提升,特斯拉上半年在四川市场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半年间在四川连开9店,7家店在成都。”特斯拉工作人员介绍。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限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1.0%。
看趋势——
多区域智能驾驶场景落地
近年来,成都持续深耕新能源汽车赛道,保有量稳步上升。
目前成都全市公交、出租、网约、城市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新能源车辆保有量已超25万辆,电动化率已超80%。其中,公交、出租、网约车领域新增和更新车辆实现100%新能源化;公务、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等重点领域新增和更新车辆比例也超过80%。
与此同时,成都智能驾驶探索深入推进,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应用的融合生态。
在成都未来科技城,成都市自动驾驶公交示范场景打造于近日启动,自动驾驶1号线车辆进入道路测试阶段。“该线路全长12公里,连接了民航飞行学院、智创产业园、天府绛溪实验室和未来大道的各个站点。”成都公交集团自动驾驶专班工作人员介绍。可以实现感知障碍物以及自动启停、行驶的自动驾驶公交车在不久后就将和成都市民见面。
而在此前,由“成都造”自动驾驶汽车组成的车队依托成都经开区596.38公里智能网联道路,在国内率先验证C-V2X协同驾驶应用。目前车队运营范围覆盖东安街道等5个街镇近50平方公里,已安全运行超60万公里,服务乘客超一万人次。
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08万辆,占比15.1%,稳居非汽车限购城市第一,提前实现《成都市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到的“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80万辆,公共领域电动化率80%。”相关目标。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茜 责任编辑 罗皓 编辑 王淇 审核 何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