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承不承认,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合资车企,进入到新能源车时代后,就技术层面而言已经处于全面落后的地位了。从最初的三电技术,到如今的智能座舱和智能辅助驾驶,相比合资燃油车企,中国车企优势很明显。
也正是因为如此,有不少跨国车企都选择跟中国车企合作。比如奔驰和吉利、宝马和长城,还有斯蒂兰蒂斯和零跑以及今天我们所说的大众和小鹏。
大众和小鹏之间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23年7月份,至今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当时大众以7亿美元入股小鹏,成为小鹏汽车的股东,持有小鹏大概5%的股份,同时双方还对外宣称要共同开发纯电动车型。
而那个时候的小鹏汽车,销量远没有现在这么好,生存状况其实很不乐观。即便如此,作为全球汽车巨头大众也毫不犹豫的选择入股小鹏。
到了2024年2月底,大众和小鹏正式签署了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合作联合开发协议,同时启动联合采购计划,加速电动汽车的开发。一个多月后的4月17日,大众小鹏再次签署了电子电气架构技术合作协议,联合开发CEA中国电子架构。
说是联合开发,但实际上就是小鹏要将自己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技术跟大众共享罢了。就在今年年初,大众跟小鹏合作开发的大众ID.EVO车型在大众安徽工厂正式下线。这已经说明,双方之间的合作已经进入到了实质性阶段。
终于在8月15日,大众和小鹏的合作又有新进展了。
在这一天,小鹏汽车官方发布公告宣布CEA电子电气架构将会从纯电车型扩展到燃油车和混动车型。与此同时,大众和小鹏也同时官宣签订架构技术战略合作的协议,称双方联合开发的行业领先电子电气架构不仅将集成到大众在中国市场纯电动车型平台,也将部署到大众在中国市场的燃油和插电混动车型平台。
很明显,大众这是要靠小鹏汽车在智能化领域的技术优势,在新能源车转型的同时也不想放弃燃油车市场。而小鹏跟大众的合作升级之后,不排除利用大众在全球的影响力特别是欧洲市场,来打开海外市场。
换言之,小鹏现在是要以技术换市场。
双方优势互补各取所需,那你觉得有小鹏技术的加持,大众汽车能不能把燃油车的智能化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