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是视频哦,可以点开播放的那种……
最近小米汽车深陷契约危机。之前小米汽车的订车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是在APP上订车,选好车选好配置之后,再在APP上下定金锁单,然后小米汽车工厂开始排产,车子生产出来之后运到当地,通知消费者来验车提车,最后消费者结清尾款拿发票走人……
但是现在有些消费者发现不一样了——小米汽车居然要求客户提车之前先结清尾款,如果不先结清尾款,车就不给了,定金也不退了。
按照这个说法,现在小米汽车APP上的付定金锁单这个步骤不就成了脱裤子放屁吗?小米汽车不如把这一步省了,让消费者直接在下订单的时候一次性付清购车款得了!这种先买单再上菜的做法,在中国市场上可是不多见的。那么,一向对消费者很好的小米汽车为什么会做这种事?
其实情况并不是像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小米汽车并不是要求所有的订车客户都提前结清尾款,只是只针对一类特殊的客户,就是那种提车意愿明显降低的客户,例如主动要求延迟排产提车,或是订车时明明选择了分期金融方案,但是迟迟不愿意办手续的那些客户。
懂的人就明白了,这类客户有相当一部分就是黄牛。
为什么主动要求延迟排产提车?为什么迟迟不愿意办理金融手续?很简单呀,这个订单还没有找到下家嘛!另外,小米汽车上市也有一年半的时间了,早期的时候,抢先占坑的黄牛是挣钱的,提车之后可以加价卖车,一辆车转手之后赚个两万块钱不是难事。黄牛如果有本事在APP上抢一百个订单,那就意味着两百万入账……
但时间过去一年多之后,市面上的小米二手车越来越多,而现在这段时间二手车行情也不是很好,黄牛抢先订车占坑的招数已经不好挣钱了,或者是说赚钱的周期拉长了,与其提车之后亏更多的钱 ,不如直接放弃提车,亏个定金而已。
那么小米汽车这么做是否涉嫌违约呢?其实并没有,在APP上订车的时候都有一个《小米汽车购买协议》。协议里面的条款写得清清楚楚,小米汽车一旦通知消费者支付车辆余款,消费者必须在7个自然日之内支付全部剩余款项。小米汽车声称,消费者锁定订单之后小米汽车有权根据车辆生产安排或销售等情况随时通知消费者支付余款,未按期足额支付或拒绝支付余款的行为就构成根本性违约,小米汽车有权取消订单并解除本协议而且支付了定金不予退还。
有人说这项条款是霸王条款,如果你打12315投诉,基本上没什么用,因为“霸王条款”的定义,是指那些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限制消费者权利,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不平等格式合同。这个定义并不适用于小米汽车购买协议。
因为协议并没有让小米汽车逃避法定义务,没有减免自身责任,小米汽车没有因为这项条款就可以做到延迟交车或者是拒绝交车。同时协议也没有限制消费者权利,没有侵害群众利益,因为消费者该付多少钱还得付多少钱,并不会因为这项协议 多付一分钱,利益并没有受损。毕竟事情的起因是有些消费者提出来延迟排产延迟交车,还有一些申请了分期金融方案的消费者迟迟不去办手续。
准你们点灯,就不准小米汽车放火?
这条协议里面唯一不妥的地方,就是消费者必须在7个自然日之内支付全部剩余款项——强调一下,7个自然日其实最多就是5个工作日,如果遇上个国庆春节7天小长假,再遇上某些小地方银行不营业等小概率事件,那你就哭去吧!
所以波哥建议,这七个自然日不如改成七个工作日,这样也显得小米人性化一点。
看到这里估计有些人会说波哥是小米的水军了,会质问波哥收了小米多少钱,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去看评论区,看看有多少人的智商是被波哥预判了的。但凡关注过波哥,但凡看过波哥置顶内容,但凡有点耐心把波哥今天的内容看完,你都不会这么想。
因为波哥在这里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如果现在小米汽车提前通知消费者付尾款的行为,针对的是那些疑似黄牛,那么当年小米汽车沾沾自喜放出来吹嘘的那些订单量和锁单量,其中的水分又有多少?如果戳破那些黄牛泡沫,剩下的数据还好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