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不想在中国市场继续降价了?这是现任的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说的。在 8 月 11 日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康林松说“与一些竞争对手不同,我们不想不惜一切代价抢占中国市场份额。通过大规模促销来维持高销量的定价策略是错误的。”
这话哪怕外行人听了都会起一身鸡皮疙瘩,当年惜一切代价要扩大在华份额的是你,销量高、利润好甚至加价卖车的时候也没听到。现在是怎么了?原来,奔驰最新的财报中,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8.59%,息税前利润直接腰斩,相比巅峰时期40亿欧元的单季盈利水平,奔驰二季度净利润只有9.6亿欧元。
燃油车时代,外方会拿走合资企业70%以上的利润。可以说,中国车市是支撑大部分头部跨国车企业绩的顶梁柱。但让它们措手不及的是,才短短几年,中国车市就“变天”了。
用康林松的话说就是“公司正面临复杂的经营环境,行业处境艰难,其中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是一大关键因素。” 并且用“达尔文式的竞争”形容中国市场。说得通俗些,就是多达 100 多家汽车厂商在此激烈角逐,而在高端车型领域,消费者热情有限,多重因素叠加,给奔驰带来了巨大压力。
这样不对啊?凭什么奔驰就必须在中国市场躺着赚钱?凭什么奔驰就不能面临挑战呢?按照他的逻辑,奔驰不应卷入价格战,而应聚焦产品创新与品质提升,因为降价会破坏品牌溢价和保值率,最终对车企、经销商和消费者都不利。
乍一听,有道理。但是看看他举的例子:奔驰 EQ 电动车在国内降价并未带来销量提升,反而损害了品牌形象,而在欧美市场,奔驰电动车因坚持价值导向而受到欢迎。
天呀,奔驰EQ电动车国内销量不好,和降价不降价有关吗?按照这个逻辑,不讲价就能卖得好了?要真能卖得好,还会降价吗?
奔驰真的正在中国市场失去定价权,打开搜索引搜索奔驰价格,铺天盖地的信息流都是“奔驰价格屠夫”。不得说,这是继奥迪、宝马失守后,德系豪华三巨头最后的遮羞布消失了。
在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攀升,中国用户对智能化、新能源发自内心认可的时候,奔驰引以为傲的品牌溢价和产品极致的炫耀属性消失了。开一台100万的奔驰,能证明你有钱,开一台20万的奔驰,十几万的奔驰,能证明什么呢?
所以,奔驰要退出价格战。但真的想退出就能退出吗?看看难兄难弟宝马的神操作。去年宝马突然退出“价格战”,将旗下车型终端优惠普遍回收了3万-5万元。当时考虑显然是维护自身品牌价值;希望继续延续自己豪华品牌的定位以及产品溢价能力。然而,宝马优惠收回后,立马卖不动了,2个月之后,宝马再次释放优惠。
这里的问题是,中国消费者不再是不买奔驰宝马奥迪不可的时候了,选择太过多了。奔驰宝马奥迪可以找出一大堆理由,说历史、说品质、说豪华,来讲自己的好。用户也有听腻了,不想听,不选择的权利啊。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使用这份权利,那失去的市占率,就真的回不来了。
换个角度想,年中财报出炉,CEO不找一个好说辞,怎么能过关呢?毕竟中国市场的行情不是这一两天出现的,现在着急上火,要么说明全球市场的形势更严峻。要么说明以前包括奔驰在内的跨国车企在中国的利润之高,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想象。
上半年,北京奔驰新成立了新部门“数字化与传播部”。这个新部门整合了客户运营和数字化的全部工作,包括品牌与传播、数字化营销与平台运营、客户权益与体验以及客户运营。奔驰应该是一个要全面数字化的汽车大厂,现在的摇摆不定,更可以看出这个“最后一个”背后的无奈了。
但无论如何,事情总要收场,奔驰降不降价,总归是只割富人韭菜,不坑穷人。因为穷人知道,贵了就不买了。富人才会说“最大的缺点是卖得太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