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研究公司Rhodium Group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的海外投资首次超过国内投资,尽管海外项目面临更高的成本、延误和风险。
Rhodium Group的数据显示,中国电动汽车供应链企业2024年在海外的投资约为16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电池生产领域),略高于在国内15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Rhodium Group指出,这一数据标志着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投资格局正经历“历史性转变”——过去该行业近八成投资都集中在国内。
图片来源:比亚迪
由于国内市场产能过剩以及长期价格战挤压了整个供应链的利润空间,这促使中国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同时,为规避欧美国家的高额关税,以及响应外国客户对本地化生产的更多要求,中国企业正积极在海外目标市场建立生产基地。
Rhodium高级研究分析师、该报告的作者之一Armand Meyer表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企业的海外投资如今超过国内投资,这一事实反映出中国市场已趋于饱和,而海外扩张因为能带来更高回报而具有战略价值。”
据悉,约四分之三的对外投资来自电池制造商,这体现了该行业资本密集型的特点。报告称,像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中国主要的电池制造商,因高昂的运输成本以及海外客户对本地化供应的要求,纷纷追随特斯拉、宝马等国际客户的脚步布局海外市场。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在今年6月表示,由于中国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海外扩张已成为其“首要任务”。中国销量最高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则在巴西和泰国设有工厂,并计划在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建厂。奇瑞汽车则计划在土耳其投资10亿美元建设一座电动汽车工厂。
不过,海外项目往往成本更高、建设周期更长,还面临更高的监管和政治风险。报告显示,在海外宣布的电动汽车制造项目中,仅有25%已完工,而中国国内项目的完工率为45%。
上月,由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比亚迪无限期搁置了在墨西哥建设一座大型工厂的计划。
相比之下,中国国内项目不仅建设速度更快,启动时间也更短。中国的电池工厂通常在3至12个月内就能开工建设,而海外工厂则需要10至24个月。
此外,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及供应商的国际扩张,需要应对全球电动汽车需求不均衡、欧盟等市场的贸易壁垒等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