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淮汽车”)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亏公告,期内,公司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6.8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更达8.2亿元,而上年同期为盈利3.01亿元,同比由盈转亏,降幅明显。
这一亏损并非偶发,2024年江淮汽车已陷入重度亏损,全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7.84亿元,同比下跌1277.59%,创下上市以来最大亏损纪录。
8月4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宣布,尊界S800上市67天大定突破10000台。可是,这款被寄予厚望的“爆款”车型,尚未阻挡江淮汽车滑向业绩与销量双双承压的泥潭。
上半年销量下滑,扣非净利润连亏9年
根据介绍,江淮汽车始建于1964年,是国内传统老牌车企之一,现有重、中、轻、微型卡车、多功能商用车、MPV、SUV、轿车、客车等产品。
业绩亏损背后,是汽车销量的持续萎缩。根据江淮汽车最新公布的产销数据,2025年前7个月,江淮汽车合计销量21.58万辆,同比下滑9.4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表现更差,累计销量仅1.02万辆,同比大跌34.06%。
分车型看,乘用车板块全面遇冷: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前7月销量同比下滑46.22%,SUV仅微增0.05%,MPV下滑6.05%;商用车中,多功能商用车销量同比下滑40.96%,皮卡同比下滑43.01%。
财务数据显示,江淮汽车的经营困境已持续多年。回溯过往业绩来看,公司扣非净利润从2017年即为亏损状态,目前亏损已经持续到了第九年。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续亏2.87亿元,二季度亏损进一步扩大至5.33亿元,2017年至今累计亏损已经超过150亿元。
江淮汽车在公告中将上半年亏损主因指向两大方面:一是国际形势复杂导致出口业务下滑,作为长期依赖海外市场的车企,其商用车在贸易壁垒与技术标准升级下,传统出海路径逐渐失效;二是“高端智能新能源乘用车项目尚处于产能爬坡期,尚未呈现规模效益”,虽未直接点名,但这一项目直指与华为合作的尊界品牌。
尊界上市,暗藏隐忧
上半年,期待已久的尊界S800正式上市。这是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的高端车型。尊界S800上市后订单表现抢眼,仅19天大定突破5000辆,67天大定突破1万台,创国产百万豪车纪录。但这款爆款车型难以带动整体销量,由于尊界于6月26日才启动交付,也未在2025年上半年财报中支撑业绩改善。
值得关注的是,江淮汽车与华为的合作模式实则暗藏隐忧。在尊界项目中,江淮汽车虽投入很大,但更接近制造代工角色,核心智能驾驶系统、座舱技术均由华为主导,自身技术积累空间被压缩。
由于江淮汽车一直以来的主要销售产品为商用车及中低端乘用车,缺少品牌溢价。自主品牌瑞风、钇为等始终未能突破中低端形象,产品迭代速度落后于主流阵营。而70万元以上市场早已被奔驰EQ、宝马iX等豪华品牌锁定,仅靠华为支撑尊界若未能持续破局,江淮汽车或将陷入“低端守不住、高端攻不下”的真空地带。
事实上,江淮汽车在过往的合作中并不如意。年初,为江淮汽车贡献稳定利润的蔚来代工业务正式终结,合资公司解散;与大众汽车的合作也未达预期,2022-2024年,江淮汽车从联营企业大众安徽累计亏损20.18亿元,其中2024年亏损13.37亿元,首款车型ID.UNYX市场表现乏力。
“豪车税”当头一棒
尊界上市的甜蜜期仅仅持续不到一个月时间,“豪车税”即给江淮汽车当头一击。7月17日,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宣布,自7月20日起,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起征点从130万元下调至90万元,征税范围覆盖所有动力类型的乘用车。根据政策,将对含税零售价超过101.7万元的车辆征收10%消费税。
尊界虽定价区间为70.8万-101.8万元,但余承东曾公开表示,“尊界发布1小时,大定就超过了1000台,百万最高配置占比超过70%。虽然这个车70.8万起,但是买入门配置的人很少,而且最高配里还把星空顶等等选配选满了。”显然尊界受“豪车税”影响不小。
针对税费改变,保时捷、奔驰等多家车企相继推出“兜底”政策,规定将为在一定期限内购车用户承担税费。政策的突然实施,短期内也刺激了市场需求,部分豪车品牌甚至被抢购一空。近期,“尊界S800车友问答第二期”中指出,截至2025年8月31日,提车时无需额外承担因政策变化带来的新增豪车消费税。
另一方面,承担的税费也压缩了尊界的利润,本来尊界的利润就由江淮汽车和华为两家来分配,如今蛋糕变得更小了。长期来看,税费承担缓冲期过后,尊界的销量或将面临一定压力。
鸿蒙智行官方称,目前尊界超级工厂的交付在快速爬坡,8月第一周交付量已超过200辆,8月整体交付量将突破1000台。8月支付定金并确认交付方案的定单,增程版车型预计交付周期为14-18周,纯电版车型预计交付周期为16-20周。
定增缩水15亿,未来三年资金缺口超43亿
2024年9月,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拟定增49亿元,全部用于高端智能电动平台开发项目。2025年4月,公司公告称,拟调整定增募资金额,由不超过49亿元变更为不超过35亿元。截至目前,定增事项仍处于上交所审核阶段。
不过,江淮汽车回复审核问询函中,也将更多问题暴露出来。截至2024年底,江淮汽车总负债高达366.52亿元,较上年增长13.58%,资产负债率攀升至74.68%,远超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等同行65%左右的平均水平,处于行业高位。
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计提坏账,报告期各期末,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整体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对比显示,2022年至2024年,江淮汽车整体应收账款坏账约为34.27亿元、32.59亿元、33.65亿元,计提比例分别为22.72%、23.98%和22.80%,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更严峻的是,江淮汽车表示,未来三年资金缺口达43.07亿元,而2025年上半年每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2.94亿元,叠加31.05亿元的应收账款,现金流困境雪上加霜。
江淮汽车还提到,本次募投项目开发的新车型需新建配套生产线,包括“江淮年产20万辆中高端智能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以及在“江淮年产20万辆中高端智能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基础上为本次募投项目开发的部分新车型配套技改(主要为模、夹、检具等)项目。配套生产线预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35亿元。
根据江淮汽车规划,新车型实现盈利所需达到的销售目标是规划总产能的35%-40%。意味着年销量至少达到7万辆。以江淮汽车2024年新能源车销售31183辆,2025年前7个月新能源车销量仅为1.02万辆来看,实现这一目标显然难度较大。
一面是押注高端化的“破局之赌”,一面是主营市场乏力的现实困境,定增项目还处于规划中。尊界品牌能对江淮汽车有多大帮助,仍需时间来验证。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