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近日公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财报,数据揭示了公司在多个业务板块的强劲表现,尤其是在汽车和家电领域。
在财报电话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提及,上半年家电行业的价格战异常激烈,众多行业前辈对小米给予了高度重视,竞争态势颇为严峻。然而,从财报来看,小米自身的策略调整似乎更为激进。
财报显示,小米集团第二季度总营收达到11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5%,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75.4%,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手机及AIoT分部营收为947亿元,同比增长14.8%;而汽车及AI创新业务分部营收则高达21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33.9%。
小米汽车业务的表现尤为亮眼,SU7和YU7两款车型持续热销,第二季度收入从去年同期的62亿元增长至206亿元,交付量从27,307辆增至81,302辆,单车平均售价也有所提升。这一强劲表现不仅推动了小米集团的整体增长,也掩盖了智能手机业务的停滞不前。智能手机收入同比减少2.1%,单机平均售价也有所下滑,出货量虽略有增长,但整体表现平平。
小米在大家电市场的表现同样引人注目。第二季度,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长66.2%,其中空调出货量超540万台,冰箱和洗衣机出货量也分别实现了显著增长。空冰洗产品的热销,成为小米大家电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小米除汽车业务外的另一条增长曲线。
小米大家电的快速崛起,已经引起了行业巨头的警觉。在空调市场,小米与海尔的竞争尤为激烈。尽管海尔在整体市场份额上仍占优势,但小米在线上渠道已经建立了不小的优势,今年7月占据13.5%的线上市场份额,而海尔不到11%。
小米的家电布局涵盖白电和黑电,虽然整体规模与传统巨头仍有差距,但高增速已经给传统品牌带来了压力。小米汽车的热销和线下门店的扩张,为小米大家电提供了更多展示位和销售渠道,再加上造车带来的品牌力提升,小米大家电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力量。
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小米空调业务有望在2025年进入行业前三,2030年成为行业双雄之一。小米大家电业务的起飞,与汽车业务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造车带来的品牌信任度和溢价空间,为小米大家电提供了更强的竞争力。
在汽车业务方面,小米SU7和YU7的持续热销,让小米汽车成为了集团增长的新引擎。尽管提车周期较长,但粉丝热情未减。小米已在中国大陆多个城市开设了汽车销售门店,单车平均售价也有所提升,得益于SU7 Ultra等高端车型的拉动。
卢伟冰表示,小米汽车有信心完成全年35万辆的交付目标,并有望在下半年实现单季盈利。尽管在汽车创新业务上投入巨大,但随着产能的提升和毛利率的上升,小米汽车的盈利能力正在逐步增强。
相比之下,小米在AI领域的存在感略显不足。尽管发布了小米AI眼镜等AI产品,并在财报中提及了大模型研究的成果,但整体投入和宣传力度似乎有所减弱。这或许与小米当前的重点业务布局有关,汽车和家电业务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精力和资源。
尽管小米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随着汽车和家电业务的深入发展,小米将逐渐进入竞争对手云集的未知领域,需要在不熟悉的领域打响多场陌生的战争。卢伟冰所言的行业“老大哥”的重拳出击,或许只是开始。小米需要持续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