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潘昱辰 编辑/高莘】8月18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2025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超过一半经销商亏损,仅三成经销商完成销售目标。
此外,经销商反映厂家对基础任务目标达成的奖励缩水,付出与回报严重失衡,因此经销商对主机厂的满意度明显下降。
2018-2025上半年经销商盈利情况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具体来看,上半年汽车经销商亏损比例上升至52.6%,持平比例17.5%,盈利比例仅为29.9%;仅30.3%的经销商完成销售目标,目标完成率低于70%的经销商占比29.0%,目标完成率高于70%不足100%的经销商占比40.7%。
2024-2025上半年经销商目标完成情况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其中,豪华品牌目标完成率略好于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中完成70%及以下目标的经销商占比高于豪华/进口品牌及自主品牌。
新能源品牌盈利状况较好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独立品牌的经销商或者代理商占据了调查29.5%的比例,与上年度相比样本量进一步扩大,且新能源独立品牌的经销商经营状况好于传统燃油车品牌。具体来看,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的盈利占比为42.9%,持平占比为22.7%,亏损占比为34.4%;传统燃油车品牌经销商的盈利占比为25.6%,持平占比为15.8%,亏损占比为58.6%。
在经销商的毛利构成中,新车、售后和金融保险的毛利贡献分别为-22.3%、63.8%和36.2%。其中,新车销售毛利贡献仍为负数,且新车亏损进一步加剧。售后服务毛利贡献略有增加,而金融保险的毛利贡献则出现一定程度回落。
2023-2025上半年经销商整体利润结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但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独立品牌4S店在新车、售后和金融保险的毛利贡献分别为16.8%、54.0%和17.0%。与传统燃油车品牌经销商相比,新能源品牌的新车销售贡献了远高于前者的毛利。
返利缩水
调查还显示,在汽车经销商四大业务板块中,新车和二手车业务满意度相对较低,新车仍然存在任务目标过高、品牌竞争力不足、考核内容过多等问题;厂家对二手车业务支持力度不够、新车价格波动导致二手车价格不稳定等问题;售后方面,经销商反映售后入场台次持续下降,但厂家配件任务目标不降反增,且配件价格高,加剧客户流失,售后业务满意度下降。
在厂家返利方面,具体来看,厂家对经销商设置了多种返利形式,包括基础返利和模糊返利。但由于模糊返利占比过高,导致经销商难以精准计算,且厂家返利兑现的主要形式有全额现金返经销商账户、部分现金部分转为提车款、全部转为提车款或相关用途,但只有少数厂家用全额现金返利到经销商账户。此外,厂家对经销商的返利周期集中在2—3个月,部分实施季度考核的厂家返利周期超过3个月。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在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政策的拉动下,上半年国内汽车消费温和回暖。但市场竞争白热化,厂家与经销商纷纷靠降价换销量,全力争抢市场份额,结果陷入“销量涨收入不涨、收入增利润不增”的困局。尤其是多数传统品牌存在不同程度价格倒挂,即零售价格低于购车成本的情况愈演愈烈,调查显示,上半年有74.4%的汽车经销商有不同程度的价格倒挂,43.6%的汽车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在15%以上。
2025年乘用车销量判断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因此,新车业务严重亏损,经销商资金周转困难,流动性紧张问题蔓延至整个流通行业。汽车经销商的总体满意度也较2024年底大幅下降。相较之下,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面临的压力主要是售后产值低,投资回收期长等。
展望2025年,经销商对总体趋势的判断为微增长或持平,但对于增长的判断不及去年年底的预期:认为全年销量增长的经销商占比约为49%,而认为减少的经销商占比较2024年略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