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英)中国无人驾驶出租车行业现状:2030年50万量级部署与盈亏平衡点探析
报告共计:21页
中国无人驾驶出租车行业现状与发展展望总结
当前中国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截至目前约有2000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在城市道路运行,预计到2030年部署量将达到30万至50万辆,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按需交通市场中渗透率为5%-10%。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庞大,年出行量约160亿次,且按需交通市场中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各占50%,无人驾驶出租车主要竞争集中在高 tier 城市,涉及约450万至500万辆车辆的市场。
从单位经济效益看,剔除前期研发成本后,中国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成本已接近或达到盈亏平衡点。当前每辆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制造成本约3.5万至4万美元,主要运营成本包括车辆折旧(约50%)、运营中心人力成本(约20%)及充电、保险等其他费用(约30%)。预计到2030年,随着产量提升,制造成本将下降30%以上,接近当前普通电动车1.5万美元的水平。成本下降主要得益于零部件价格降低,尤其是激光雷达(Lidar)价格从每台10万美元降至300-500美元,这对纯视觉自动驾驶系统构成挑战。
中国网约车市场已趋于成熟,呈现寡头垄断特征,用户渗透率较高(2024年城市人口渗透率约57%),且司机供给过剩导致价格下降。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发展路径可能类似电动汽车,初期依赖技术突破和政策支持,后期随着成本下降和覆盖扩大进入快速增长期。目前仅约3%的城市道路获批用于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营,70%集中在五大城市,武汉因政策支持成为覆盖率最高的城市(约68%),已接近全面覆盖。
头部企业中,百度Apollo Go运营规模最大(超1000辆),其次是小马智行(约300辆)、文远知行(约500辆)和滴滴(约200辆)。百度在武汉已实现单位经济效益盈亏平衡,其最新车型RT6制造成本约3.7万美元,较早期车型下降85%。无人驾驶出租车每日可运营22小时(扣除充电等时间),在武汉平均每日完成约30单,高于传统网约车的15-18单,但非高峰时段利用率低可能影响盈利。
未来,随着技术成熟、成本下降及政策开放,预计到2030年无人驾驶出租车每公里成本将再降60%,武汉渗透率或达30%,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整体渗透率约7%-11%。滴滴等网约车巨头及比亚迪等车企的潜在入局,可能进一步推动行业规模扩张与竞争格局演变。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