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的临界点,增程技术却陷入“叫好不叫座”的怪圈——用户既向往电动化体验又恐惧亏电窘境。
2025年8月19日,广汽集团发布了星源增程技术,以3.73kWh/L油电转化率、17.29kW/kg功率密度、34dB(A)静音级表现三大硬指标,直指行业长期存在的“技术伪命题”。
这不仅是参数表的刷新,更是对“增程等于过渡技术”认知的颠覆。值得深思的是,这项突破源自广汽15年动力总成研发的体系化积累,揭示出中国汽车工业从单项突破到系统作战的能力跃迁。
重新定义增程效率边界
现阶段,行业内普遍将增程车亏电油耗高归因于“物理定律限制”,但广汽工程师用火山型燃烧系统+碳化硅电控的组合拳,将油电转化效率提升至3.73kWh/L。
这相当于把每升汽油的能量榨取率从行业平均的32%提升到35%——看似微小的3个百分点,背后是发动机热效率46%与电驱系统99%效率的双重突破。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系统能效观”,不同于友商聚焦单一部件优化,星源增程构建了从燃油化学能→机械能→电能→动能的全链路效率提升方案。中汽研实测数据显示,该技术使A级轿车亏电油耗降至3.3L/100km,较同类产品降低15%-20%,这意味着用户每年可节省约2000元燃油成本(按2万公里/年计算)。
打破NVH与动力性的不可能三角
增程车长期面临“动力强则噪音大,静谧好则反应慢”的悖论。星源增程通过三项创新实现破局:曲轴直连油冷发电机将传动损耗降低40%,EVVT技术使发动机启停抖动降低70%,AI能量平台实现333种功率分配方案的毫秒级调度。
诸多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増程器做到了最大功率85kW,持续发电功率满足急加速需求的同时,车内噪音维持在34dB(A)的图书馆级静音。
这种性能不妥协的解决方案,本质上是通过智能控制算法将机械系统的物理极限后移,为行业提供了混合动力NVH管理的新标准。
从技术攻关到商业闭环
在这场发布会上,昊铂HL增程版同步上市,官方指导价26.98万-29.98万元,推出五座、六座两种布局,即日起,购车用户可享受终身免费充电、终身免费送桩、终身免费基础保养、终身免费流量、三电终身质保等五项“终身”权益。(具体以实际到店为准)
这种看似激进的商业策略,实则揭示了广汽的战略意图:通过技术降本重构增程车价值链。具体表现为宁德时代骁遥电池采用NP2.0热电分离技术,使电池包成本下降12%。
全域AI能量管理提升15%续航,等效降低电池装载需求;2万根自建充电桩形成补能网络协同效应。这种“技术溢价→规模效应→成本优化”的正向循环,或将改变增程车长期受制于电池成本的盈利困境。
总结
在电动化转型的深水区,星源增程技术印证了一个产业规律:真正的创新从来不是参数竞赛,而是对用户隐痛的精准洞察。
当行业还在争论“增程是否落后于插混/纯电”时,广汽用体系化技术能力证明,没有落后的技术路线,只有落后的技术实现方式。正如其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的获奖评语所言:“在已知领域做到极致,就是最大的创新。”这或许能给陷入技术焦虑的中国汽车产业带来更多启示,与其追逐风口,不如深耕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