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19日,河北保定长城汽车徐水工厂,在冲压车间0.01毫米精度的钢板模具旁,在动力试验中心轰鸣的V8发动机台架前,在覆盖13种极限路况的测试场上,长城汽车以创立35周年为契机,首次向世界全景展示其技术“底牌”,也展示了中国制造的新高度与新活力。
硬核研发,全产业链自主的“技术长城”
“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魏建军的这句话刻入长城基因。35年来,长城汽车以“研发不设上限”的魄力,构筑起覆盖全产业链的自主技术堡垒。
据悉,长城汽车的研发投入连续3年超百亿,2024年达104亿元,占营收5.2%;2.3万工程师团队(占员工总数1/4)攻坚核心领域,累计获专利近3万项,新能源专利量居自主品牌之首。
长城自研的全球首款横置9DCT变速器、满足2030排放标准的3.0T V6发动机、热效率领先的4.0T V8发动机,彻底终结高端动力依赖进口的历史。
长城汽车还首创“森林生态”体系,成为中国唯一、世界唯二在“能源+智能化”两大领域完成全产业链布局的车企。旗下蜂巢能源、精工汽车、诺博汽车跻身全球零部件百强,为宝马、奔驰等国际品牌供货。
在现场,能看到长城汽车用极限验证来让自己的技术适配全球场景,包括亚洲最大多角度碰撞实验室(模拟9000种事故场景)、自主品牌首个环境风洞(-40℃~60℃温域、250km/h风速);国内唯一高海拔模拟实验室、全球顶尖NVH声学实验室,确保产品从撒哈拉沙漠到青藏高原的全域可靠性。
从零部件到系统,从燃油到新能源,长城以垂直整合改写全球汽车技术竞争规则,让“中国标准”成为国际供应链的通用语言。
品质信仰,以可靠为底色的制造哲学
“每一辆出厂车必须通过徐水试验场100种魔鬼路面考验。”长城汽车工程师指着扭曲路、卵石路、高速环道组成的综合测试区说道。这种近乎偏执的品控,源于长城汽车的品质信仰。
从钢材供应商首钢、宝钢的来料检测,到冲压件100%光学扫描,再到总装线扭矩大数据追溯,长城汽车建立起覆盖零部件-生产-售后全生命周期的品控网络。
在参观过程中,记者发现其中的几个细节,可以反映出长城汽车对于高品质的执拗:徐水工厂焊装车间634台机器人协同作业,白车身精度合格率96%(比肩德系豪华品牌),总装节拍52秒/台;冲压车间践行不接收、不制造、不流出不良品的“三不原则”;焊装车间100%在线激光检测,缺陷部件自动分流返修;总装工人需通过142项技能认证,拧紧螺栓的扭矩数据实时上传云端,10年可追溯;车间地面每平方米灰尘≤5mg(医药级洁净标准)。
长城汽车用实际行动证明,将品质视为生命线,让安全不分价位,这是中国制造赢得全球尊重的核心密码。
业绩新高,以技术溢价破行业内卷
不久前,长城汽车公布其二季度业绩:营收523.48亿元、净利润45.86亿元、销量31.3万辆,三项核心指标均创35年历史峰值。长城汽车二季度的财报细节反映出三大亮点。
首先是利润含金量提升,净利润同比增幅达48.2%,单车均价突破16.7万元,高端车型占比提升至34%。魏牌销量同比增长112%,坦克系列供不应求,印证“技术品牌化”战略成效 。
其次全球化造血能力大幅增强,海外市场销量突破20万辆,非俄地区增速达67%。依托泰国、巴西、厄瓜多尔三大全工艺工厂,实现170国市场覆盖,海外渠道超1400家,形成“研发-制造-销售”本土化闭环 。
此外,新能源转型加快,Hi4技术体系实现“四驱性能、两驱能耗”,推动混动车型销量占比达40%。欧拉闪电猫搭载Coffee Pilot Ultra智驾系统,纯电车型欧洲订单激增 。
除了自身各项业绩创新高外,长城汽车这份成绩单对行业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行业平均利润率跌破5%的背景下,长城汽车以9.2%的净利率 ,印证“技术投入-品质提升-品牌溢价”的正向循环才是对抗价格战的解法。
结语
从皮卡小厂到全球车企,从技术跟跑到标准制定者,长城汽车的35年是一部中国工业“以创新谋自立、以品质树尊严”的奋斗史。车间墙上的“每天进步一点点”,诉说着长城人的初心。35岁,于这家企业仍是奋发正当时的青春。正如魏建军在周年短片《年方35》中的寄语:“长期主义的价值,终将被时间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