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时至如今,还有不少人坚信:
“只有烧汽油的,才叫真正的汽车;没有发动机的轰鸣,哪还有灵魂?”
但市场给出的答案,正在悄悄反转——
因为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销量榜单前十的车型,绝大多数已经是新能源车了。
而纯燃油车还剩几款呢?
你可能想不到,就只有三个:朗逸、轩逸和博越L。
其余,全是清一色的新能源。
01|小型电车销量“异军突起”,但油车却集体退场了。
具体来看,排在前列的,是几款你可能“看不上眼”的小车:
比如五菱宏光 MINIEV、比亚迪海鸥,还有吉利星愿。
这些车有一个共同点:不大、不贵,起售价普遍在10万以内,有的甚至不到4万。
以前很多人觉得,这种“代步车”只能当老头乐;
但现在,它们却成了销量榜上的“顶流”。
至于说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
就是如今的城市堵车烦、停车难,很多人不愿天天开着大车出门了。
反倒是这种小巧灵活、成本低、还能进绿牌通道的电车,越来越吃香。
尤其对通勤一族和年轻人来说,这种车的性价比直接拉满。
说白了,虽然它们的续航不长,但使用成本很低,而且保值率不错,加之没什么保养。
很多人一合计,自己又没什么“跑长途”的需求,自然就选了它们。
反观燃油车,就没那么幸运了。
尤其是小型燃油车,这几年简直可以用“全面溃败”来形容。
一代“神车”本田飞度,巅峰时月销轻松过万;
但到了今年7月,销量只有75辆,连个零头都不到了。
02|高价新能源杀进榜单,中高端油车也坐不住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次销量前十里,居然还有两款不便宜的新能源车:小米 SU7 和问界 M8。
前者定价区间是 21.59 万到 29.99 万,后者更夸张——起步价就要 35.98 万,顶配更是逼近 45 万。
这可不是印象中的“电动代步车”,而是妥妥的中高端产品。
但即便如此,它们还是冲进了前十。
这意味着什么?
说明电车不光在抢低端市场,连油车的高端市场,也正在一寸寸蚕食。
当然,只说问界 M8,大家可能觉得没问题;但把小米 su7算作豪车,很多人就不认可了。
但事实呢?
对比如今 BBA 的折扣价来看,小米 su7还真“够得上豪车的标准”了。
拿宝马三系来说,指导价的确很高,要31.99万起;
但实际售价呢?普遍优惠9万左右,很多车主甚至把裸车价谈到了18.6万….
就这种情况,还不如小米 su7 呢!
至于奔驰c,普遍优惠更离谱,基本在11.5万左右,部分车主的裸车价也和宝马3系相当了。
往后看,雷克萨斯、凯迪拉克、沃尔沃其实也是类似的情况。
你真严格按售价卖,这些品牌的很多车,都算不上豪车了。
03 为什么变化这么大?
至于说,为什么“这些车的跌幅”这么大?新能源的销量,又为何变得这么高?
其实原因很简单:
油车该有的,电车全都有了;油车没有的,电车也给你补上了——还更便宜。
就拿续航来说,很多人以前总觉得,电车跑不远、不靠谱。
但现在呢?
插混、增程这类车型,早就把这事儿解决了。
极端情况下,满油满电甚至能跑出1977km 的续航,直接把“加油车能跑更远”的理论反将一军。
而论稳定性,那差距就更大了。
因为新能源车动不动就是“三电终身质保”,而油车的发动机,还停留在3年5万公里的水平。
这直接证明了,到底哪个东西更耐用。
说到性能和体验,那更是没法比。
过去你说油车提速快、驾驶爽,没错;
但现在的新能源,哪个不是电门一踩、秒起步?零百加速进5秒、甚至进4秒的,根本不是少数。
而且重点是——它还不用降档、拉转速、听发动机怒吼,全程悄无声息地“起飞”。
你开过一次,真的就回不去了。
说到底,不管用家用车的标准,还是性能车的标准看,新能源车都对油车实现了碾压。
自然而然的,就变成了如今这样。
总的来看就是:
油车的黄金时代,真的已经在悄悄落幕了。
你再怎么怀念排气声浪、再怎么执着于发动机的咆哮,也挡不住身边一辆又一辆绿牌车,越来越快、越来越稳地驶过来。
从“看不上眼的小电车”到“高价新能源霸榜”,从“油车保值神话”到“电车体验为王”——变化正在一寸寸吞噬我们的固有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