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能源行业的长期发展来看,品牌与用户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依存,而非相互对抗。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的前提,是信息的对称,品牌不隐瞒必要的规划,用户不被模糊的信息误导。过去,品牌担心“说多错多”,用户担心“知之甚少”,以至于形成一种很微妙的状态。不过现在越来越多车企开始打破这种状态,包括理想、极氪在内的头部新能源品牌选择主动的信息公布,与用户关系向相互依存靠拢。
信息提前公告,要勇气更要魄力
近日刚刚对外公布更新计划的极氪,细致到每款车的改动都没有遮掩。极氪X将在9月至四季度期间更新,新增搭载金砖电池的版本,内饰细节也会调整;极氪007主要优化内外饰细节,辅助驾驶方案及电池电驱系统则保持不变;而001和7X的部分车型则会搭载Thor-U芯片和900V高压系统,内饰同样有微调。至于其他在售车型,也一并说明今年暂无更新计划。
这种坦诚,表面看是信息的传递,实则是将选择的主动权交予了大众。把每款车的更新节点、具体改动甚至都说透,既是对用户知情权的尊重,更透着对自身产品力的底气。不搞模糊营销,不玩饥饿套路,反倒让选择变得清晰。
拒绝“一锤子买卖”
仅公布更新计划还不够,极氪还给现款车主吃了“定心丸”。针对这四款车的现款车型,推出限时5年0息金融政策,首付20%起且无手续费,时间定在8月8日至31日。此外还有保险补贴、选装基金等权益,用户可三选一,无论是想减少支出还是增加配置,都能找到合适的方案。更关键的是,品牌明确表示新款上市后权益会相应调整,相当于把“现在购买”和“等待新款”的利弊都摆出来,让用户能算清账、做对选择。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新用户不用纠结现在买会不会吃亏,老用户也不用担心刚买就贬值。不过,让人不解的是,提前预告必然会影响现款销量,极氪为啥还要这样做?显然,极氪并不在想做“一锤子买卖”,而是为长远发展、为用户考虑。无论是态度、还是行动表现,都足以说明可见。毕竟,尊重用户不是靠口号实现的。
行业发展太快,但车企必须走稳
诚然,新能源行业这几年发展迅猛,好处是技术更新快,不足则是“换代焦虑”成了普遍困扰。过去燃油车时代,一套动力总成能套用10到15年,如今新能源车型的换代周期已缩短至3到5年,研发周期从60个月压缩到18个月甚至更短,更新周期也仅约8个月。电池能量密度从200Wh/kg提升至近400Wh/kg,智驾芯片算力从几十TOPS跃升至1000TOPS以上,激光雷达成本也有所下降……技术进步速度超过用户预期,“新车刚买就变旧车”也屡见不鲜。
极氪曾在追求最新最好的过程中有过不足,但这次不同,不仅提前预告更新,还履行了去年“未来一年不会更新”的承诺。这种说到做到与提前预告的结合,其实是在为行业提供一种思路:技术更新快不是忽视用户感受的理由,关键是如何让用户有安全感。毕竟,用户需要的不是追不完的新款,而是购买时明明白白、使用时踏踏实实。当然,极氪这次不单单局限于产品层面,最近全国门店都公示了“用户服务公约”,承诺车辆信息透明、销售行为监管透明,就连用户关心的OTA升级,也会在社交平台及时回应进展。
这背后其实是经营思路的转变,回归“一个吉利”后,极氪似乎减少了资本市场的短期销量压力,更专注于长期发展。数据能体现这一点:2025年6月,极氪创下豪华纯电50万台下线的最快纪录,平均单车价格近30万元,最高达90万元,在高端市场表现突出。且依托吉利体系,品牌在整车架构、三电系统等核心领域已具备全栈自研能力,能支撑多款车型有序更新,这才有底气提前公布计划。
如此来看,极氪这次的操作核心是“透明”,从产品更新到权益调整,从履行过往承诺到如今的服务公约,都是在拆除“信息不对称”的壁垒。新能源行业要持续发展,不能只靠技术堆砌,更要靠品牌与用户之间的信任。当品牌敢于公开规划,用户能依据真实信息做选择,这种彼此知晓、相互体谅的状态,才是品牌与用户应有的相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