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车市,有点像打乱的牌局——
因为一边是燃油车在打折清仓,什么奔驰、奥迪、宝马都开始放下身段;
另一边是新能源车不断内卷:
800V平台、辅助驾驶、半固态电池、CTB、CTC、兆瓦闪充…新技术一波接一波。
听起来是“百花齐放”,但真要细想,其实更像是——新旧更替前。最混乱的一段时间。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买完才发现:买贵了、买旧了、甚至买错了。
考虑到这个情况,所以有业内大神提醒:
今明两年,买车倒不是不能买,但有3件事,千万别碰。
否则,很可能你刚把车开回家,转头就开始后悔了。
01 不要买纯油车
如果说前几年,“油车稳、电车不靠谱”还是真实写照的话,那到了2025年,这个逻辑已经彻底反了。
不是油车技术不行,而是对比新能源车,差距太大了。
因为论省钱,新能源车的使用成本和保养成本都很低,油车没法比;
论体验,新能源车配置更高,远超同级别的油车;
论续航,还有插混/增程这样的选手,也能加油,而且比油车更能跑….
更现实的一点是——油车已经不再是车企的重心了。
不少传统合资品牌,在2024年就已经明确缩减燃油车研发预算,很多新款油车只是“壳子一换”,连动力总成都沿用老一代;
甚至有很多车企,已经明确表示,不再开发燃油新车了。
譬如本田去年宣布,计划在2027年停止在中国销售燃油车,全面转向新能源领域;
大众、日产、丰田或早或迟也有类似的计划。
换句话说,你现在买纯油车,很有可能买到的就是最后一代——用不了几年,就彻底停产了。
然后,面临的是“保值率低”、“维修难”、“政策不友好”等一系列难题。
02 不要买太贵的新能源车
但也别误会,风向变了不等于“新能源闭眼买就对了”。
尤其是那些动辄三四十万的高端新能源车,真没你想得那么稳。
现在这个阶段,最忌讳的就是“重金下注”——
因为新能源技术正处于一个爆炸式迭代期,800V、激光雷达、智驾芯片、固态电池……更新速度堪比手机。
你今年花40万买的旗舰款,可能撑不过半年就被“自家新款”或者“竞品降价”打回原形。
回顾2024年底到2025年上半年,已经出现了不少“买早一步就多花好几万”的例子:
拿2024款的小鹏 g9来说,当时中配的售价就高达28.99万,配置也看着不错。
但如今呢?
比它低一级的小鹏 g7,不仅比它续航长、配置高,充电速度还更快;
关键是,人家还有图灵芯片,且便宜一大截。
就这种情况,你说是不是太吃亏呢?
更现实的是——高端新能源的保值率,远不如想象中体面。
不是你不爱它,而是市场变得太快,技术跳得太猛,一代代堆出来的价格,很难撑住残值。
所以这一阶段,更适合“保守入场”。
不是不买,而是别太冲动买贵的。
就像上一部分说的——
油车旧了是因为被时代甩下了,而贵价电车,也可能因为技术飞跃,被提前淘汰。
03 不要买销量不行的品牌
说白了,别只看车好不好,更要看品牌“活得好不好”。
因为车圈从来不是“技术决定一切”,而是“活下来才有未来”。
2024年,车企的日子就已经很紧张了——
三菱汽车直接解散、日产大规模裁员、合资体系多家品牌“集体隐身”,4S店一个接一个退网;
到了2025年,这种淘汰还在继续,甚至连一些曾经风光的新势力,也逐步从大众视野中“蒸发”。
问题就出在这儿:
一旦品牌销量撑不住,麻烦的可不仅仅是“看不到下一款车”。
配件涨价、售后缩水、服务网点减少、OTA停更……这些后遗症才是真的让人抓狂。
你可能没意识到,有些品牌车主换个前杠都涨了10倍,连车机系统,都出现过暂停服务的情况。
说到底,买的时候说得天花乱坠,结果用起来却没人兜底,能不后悔吗?
所以,别只盯着配置和试驾感受,更要多看看销量和趋势。
起码一年能卖过十万辆,二级市场流通健康,才有基本的安全感。
倒不是说每个“存在感低”的品牌都会倒。
但现在这个市场,任何一个销量不行的品牌,都会让车主承担太多不确定的风险。
总的来看就是——现在的车市,已经不是“挑来挑去”的时代了,而是得先学会“避坑为上”。
因为你不是在买一辆车,而是在下注一个品牌、一个技术路线,甚至是一个正在转型的时代。
所以这三句话很重要:
别买油车,是怕你买到一个过时的产品;
别买贵电,是怕你为新技术的试错埋单;
别买冷门品牌,是怕你连售后都成了问题。
听起来有点保守,但在这个风头浪尖的阶段,“谨慎”,反而才是最大成本的节省,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