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一次工业浪潮的发源地,汽车一直以来都是英国工业化的代名词之一。
1905年,位于英国贝德福德郡卢顿的沃克斯豪尔工厂开始造车,距今已经有120年的历史,是英国相当老牌的造车工厂。
在二战时期,这家工厂甚至还曾生产过坦克和飞机引擎。
但在今年的3月28日,这家工厂宣布停产。究其原因,是因为沃克斯豪尔母公司斯特兰蒂斯削减了开支,而导致该工厂关闭。
对英国来说,这已经是继2021年本田在斯温顿关厂,以及前一年福特在布里真德关闭引擎工厂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关厂事件。
这些都象征着英国汽车产业的长期衰退。
根据英国汽车制造商与贸易商协会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英国仅生产了41.7万辆轿车和面包车,这是1953年以来最低值。
该协会预计,今年英国全年产量约为75.5万辆,这个数字甚至低于新冠病毒期间。
作为对比,我国一年汽车产量高达数千万,仅仅是一个月的产量,就能够抵得上英国一年的总和。
而汽车产业,又是工业化中非常特殊的一个产业,至今还是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
英国汽车制造商与贸易商协会指出,英国汽车产业每年为英国经济贡献约220亿英镑,2023年汽车制造业仍雇佣了19.8万人。
而英国汽车产业的衰退,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来,更重要的是,这可能是系统性的全面衰退。
这意味着英国不会再有类似的大学课程,也不会再有航空业转来的人才,不再有能支撑豪华车企存在的技术工程师管道等等。
更严重一点,它甚至还会威胁到军事化能力。
因此,不管是欧盟还是美国,对本土的汽车产业贸易壁垒往往都是最严格的。以美国为例,早在拜登时期,就直接对我国汽车关税加征100%,几乎彻底杜绝了我国汽车出现在美国市场的可能性,本质上,都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
而英国汽车产业如今的现状,几乎已经很难挽回。
曾经的英国,汽车产业非常庞大,不仅有捷豹路虎、日产、宝马mini,还有丰田等大型工厂,除此之外,英国还有一整套供应商网络和高科技专业工程公司,以及一些小型豪华车品牌,例如007电影系列中最津津乐道的阿斯顿马丁、宾利、劳斯莱斯等等。
2016年,英国生产了182万辆新车,这是1999年以来的最高点,这个数字看起来不高,但要知道那一年英国总人口也才6500万。
从人口占比来看,182万辆的新车,已经非常恐怖。
但如今差不多十年过去了,英国汽车产业不仅没有继续迎来高峰,反而开始掉头向下,跌落神坛。
以捷豹路虎为例,这家英国知名汽车制造商,近年来因为刻意转向高端市场,导致其销量减少,也进一步拉低了英国汽车产量。
至于劳斯莱斯和阿斯顿马丁,其产量也就更少。
除此之外,英国脱欧也对本国汽车产业造成巨大冲击。脱欧带来了不确定性,也让英国的未来更难预测。
另外,受限于新冠带来的混乱,也进一步加快了英国汽车产业的衰落。
2020年,英国汽车产量下降了近三分之一,跌至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球供应链也被打乱,导致关键零件短缺。
尽管当时新车需求激增,但汽车制造商却无法迅速生产。
当然,英国的汽车产业和所有发达国家面临的困境是一样的,那就是成本上涨,尤其是人工成本。
简单来说,英国已经成为一个昂贵的造车地。
劳动成本是其中的大头,尽管英国劳动成本低于德国,但仍然是波兰匈牙利的两倍。
另外英国能源成本也很高,英国汽车制造商目前支付的电费几乎是全球最高的。
而在英国制造的汽车厂商,也在欧洲和其他地区设有工厂,因此也更容易找到替代英国的方案。
斯特兰蒂斯前CEO就曾批评过英国和北欧制造成本过高。
制造成本过高,背后往往也意味着更大的经济效益;以今年3月份关闭的卢顿工厂为例,当地议会估计此举每年可能使该地区经济损失3亿英镑。
而这家工厂截至关闭前有多少员工呢?
答案是只有1100名工人。
这也足以看出在英国造车,成本到底有多高。
过去我们总说,在新能源转型窗口期,欧美根本追不上我们,但从成本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很容易发现,为什么电动车的革新没有发生在欧洲?
其中一个很大原因是,欧洲什么都贵,而最贵的就是人工。
人工成本太高,导致欧洲的制造业很难出现颠覆式创新,而汽车就是如此重规模的一个生意,一旦失败的话,风险会非常高。
英国当然也明白,汽车关乎的不仅仅是制造汽车的能力,还关乎一个国家能否生产东西,尤其是金属制品(枪支弹药)的能力。
因此,英国目前也在积极推动本国汽车产业升级。
英国希望到2035年,每年生产的小汽车与商用车数量能提升至130万辆。按照英国汽车制造商与贸易商协会的预测,英国明年将能够产生80.3万辆汽车,但要达到130万辆的目标,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尤其是当下全球各地生产汽车成本大不相同的背景下。
到今天,新能源汽车已经出现了十来年,转型和技术不断迭代,英国似乎也已经不太可能成为电动车市场的重要玩家。
发达国家普遍面临制造业流失的问题,英国也不例外。
而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最大的不同之处还在于,英国几乎并不支持本土产业。
尽管目前英国还留有一些本土高端品牌,诸如劳斯莱斯、宾利和莲花,但如果这些汽车不再英国本土生产,也可能会进一步被视为英国制造业流失的象征。
汽车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汽车的衰落,也象征着英国更广泛衰退的征兆。
毕竟,英国就是靠工业化浪潮起家,逐步形成了日不落帝国,如今连汽车产业都开始衰退,对英国来说,去工业化已经成了大趋势,如今留住的高端豪华品牌,似乎也成了英国汽车工业最后的“遮羞布”。
当高端品牌都难以维系的时候,英国也将直面汽车产业的凋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