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个月,五家主机厂,五款重磅新车——卓驭科技用一场密集的“量产官宣”,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中国智能驾驶正告别“概念车”和“选配期货”,进入大规模、标准化上车的新阶段。而卓驭,正是推动这一变革的关键力量。
(卓驭连续发布多款车型的量产上市)
从合作品牌矩阵来看,卓驭的商业版图覆盖广泛且深入:既有一汽-大众这样的合资巨头,也有长城、奇瑞等主流自主品牌,还有上汽通用五菱这一定位大众市场的领导者。从车型来看,从燃油到纯电,从方盒子越野到家庭SUV,产品类型多样。这种合作广度,表明其技术方案获得了不同体系、不同定位车企的普遍认可。
而从行业视角看,卓驭的快速发展折射出中国智能驾驶产业的两个重要趋势:一是本土供应链企业正强势崛起,凭借更灵活的响应、更贴合本土需求的技术和更有竞争力的成本,成为车企智能化转型的重要依托;二是智能驾驶行业的竞争核心,已从算法竞赛转向工程能力、质量体系、成本控制和规模化交付的综合较量。
卓驭之所以能快速拓展商业版图,正得益于其在综合能力上的构建。不仅有原创性的技术架构,更有达到国际顶级标准的质量流程和与主机厂紧密协同的工程团队。随着这批合作车型陆续交付,卓驭也将进入从技术验证到用户体体验反馈和数据驱动迭代的新周期,为其持续领先注入更多动力。
可以预见,随着卓驭等本土供应商的持续进化,中国智能驾驶的普及速度还将进一步加快,一个更加开放、高效、普惠的智能出行生态正在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