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需要被更多人看见|直击2025英特尔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
创始人
2025-08-24 15:45:46
0

8月16日,2025英特尔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总决赛终于在深圳落下帷幕,这个在3月14日即开启的人工智能赛事共有2817支年轻队伍参与,这场历时 5 个月的创新征程,受到生态各界的热切关注,截至上月,总热度已达5400万。

历经层层选拔,最终有40个优秀团队和作品脱颖而出、参与决赛,所涉项目包含工业、教育、心理健康、游戏等领域。最终,在总决赛现场,各项重磅大奖尘埃落定。其中,动力电池多机器人自主协作拆卸系统和必优科技的ChatPPT基于英特尔AI PC的AI生成PPT服务分别斩获个人赛道和企业赛道的特等奖。

人人皆是创客,第二届大赛鼓励更多人参与

今年是英特尔第二次举办该项赛事,大赛延续个人、企业双赛道,各赛道分别新设“面向消费和商用领域”和“面向垂直行业及应用领域”的赛题。此次赛事规模升级,首次覆盖青少年群体,并为年轻开发者专门设立了“未来之星奖”。我们还看到,大赛的奖项设置也得到升级:大赛共设立了百万奖金池,并在初赛与决赛阶段分设“英特尔平台实践奖”“创业奖”“组织奖”“特别奖”“商业价值奖”及六大专项奖等各类奖项,鼓励各个开发者大胆创意实践。

本次大赛为开发者提供升级的平台算力、全栈软件优化、实时答疑的AI赛事助手、Quick Start技术指南以及线上线下培训等坚实支撑;英特尔还为进入半决赛之后的团队提供端侧设备及云服务。本次赛事涌现出大量的年轻开发者,赛事总共收到上千份的开发者成功实践,其中最小的开发者年龄仅13岁,先后四次登台获得了不同角度的奖励。

除了年轻团队的积极参与,赛事的另一大特色便是个人参与者大量涉及垂直行业的项目开发,比如赛事中我们就访问过一个利用AI快速研发PCB电路板的开发者,他的作品可以利用AI仅需5分钟就能快速实现电路板的开发、并利用AI进行进行优化纠错,之所以会开发该项目,缘于他的个人工作经历;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团队(个人)开发的动力电池多机器人自主协作拆卸系统,同样缘于在AI技术学习过程中迸发的灵感,力图通过自身能力去改变行业瓶颈,最终也获得了大赛的特等奖。

此次大赛的组委会、技术支持团队为赛事的顺利推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经常为一个项目与开发者共同熬夜,据获得特等奖的必优科技的开发者透露,就在决赛前夕,技术支持团队与他还在为一项技术能够更好地呈现出来而通宵工作。另外,评委组的20多位来自各个企业的专家,也为赛事搭建了公平、高效的平台,让每一份创新都能被看见、被认可。

将生活作为赛场,用AI解决真问题

通过本次大赛提交的作品,我们能清晰看到开发者们在不同领域的探索轨迹,消费类场景中,教育、个人助手等领域开发者踊跃入局,呼应大赛对日常场景 AI 应用的挖掘,智能学习陪伴、全维生活助手等创意,是开发者借赛事解码消费需求的实践;总结下来,消费类AI场景关注“情感陪伴、全能助手、个性化支持、数据安全”。

垂直行业维度,医疗、教育等领域聚焦机器视觉等技术,契合大赛推动行业 AI 落地的目标,医疗影像诊断、多模态教育资源开发,正是用技术破局行业痛点的尝试。开发者的核心技术需求集中在“机器视觉、多模态知识库、环境感知、图像处理”。这些分布,见证大赛聚合多元开发者、覆盖广泛场景的成果,英特尔将以全面的技术栈为基,借赛事搭建“需求鼓吹创新”的桥梁,驱动 AI 从概念迈向千行百业真实应用的生态布局,让大赛成为AI场景需求研究与落地的“加速平台”,持续解锁智能未来新可能。

助力AI,英特尔与合作伙伴不遗余力

2025年的“AI大赛”,英特尔能够提供的全栈AI开发工具在技术上实现了成倍的迭代升级,尤其在开源框架优化层面,分别针对了PyTorch、TensorFlow等主流框架,以及来自Hugging Face、魔搭社区的开源生态,进行了高效的深度适配与性能调优。英特尔的技术工具是极为丰富的,包含了oneAPI、Intel Extension for PyTorch、OpenVINO等,他们能够在在复杂的计算机视觉任务中,快速驱动模型训练,节省时间与计算资源,大大加速了项目的开发进程。

面对边缘AI空间受限、低功耗且成本敏感的环境中,难以与既有的IT基础设施无缝融合的难题,英特尔进一步发布了全新的英特尔边缘AI系统(Intel AI Edge Systems)、边缘AI开发组件(Edge AI Suites)与开放式边缘平台(Open Edge Platform)产品,通过简化与既有基础设施的集成流程,助力各行各业加速边缘AI的部署与落地,其中Edge AI Suites作为开放且专为特定行业打造的AI软件开发组件(SDK),它帮助独立软件供应商(ISV)、系统集成商及解决方案开发者提供了聚焦零售、制造、智慧城市及媒体娱乐领域的构建流程,大大节省了开发成本。

在大模型支持方面,英特尔快速适配了Llama等国际主流模型,更将重心聚焦于国内模型生态——针对DeepSeek、Qwen、文心等模型,在AI PC与边缘系统上实现了对模型新版本的快速支持。

另外,英特尔还积极参与开发者生态建设,比如提供开源SDK AI PC Open Gateway,提供了统一的平台级大模型服务API,开发者可以便捷地利用优化过的各类模型和服务,充分利用PC硬件资源以及云端算力;另外还通过OPEA企业AI开放平台为选手提供快速验证的企业AI模板,不仅如此,英特尔的AI PC加速计划与200多家ISV共推出470项AI功能,支持900多款AI模型,让AI工具流畅运行。据悉,目前30B参数的大模型现在已能在酷睿Ultra 200H平台上高效运行。

AI研发,需要更好的平台加持

我们采访大赛中的各个开发者,他们都提到:英特尔AI PC的端侧强大算力为研发项目提供了全新的开发方向,将AI能力聚合在端侧上,可以大大降低普通人接触、研究AI的门槛,比如全新英特尔酷睿Ultra 200V系列处理器,整体平台算力高达120TOPS,NPU AI吞吐量是前代的4倍,而且能耗还比前代低了50%,是相当优秀的端侧开发平台。

软件方面,大赛为选手提供了软硬协同的优化,包括PyTorch、OpenVINO、AI PC Open Gateway(AOG)等主流开源框架、量化和开发工具在内的全栈软件工具链。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引入的低代码/零代码开发方式,成为AI应用开发的“破壁器”——开发者无需深厚编程基础,仅需拖拽即可快速构建、测试并完成AI应用的开发。

除了英特尔之外,联想、中国惠普、腾讯应用宝、扣子等合作伙伴与项目均为此次赛事提供了鼎力支持,社区伙伴、CSDN也全情服务于赛事。英特尔与合作伙伴们,深入地参与了赛事支持,比如天禧生态、惠小微生态 都在英特尔平台上提供针对AI PC 的高效开发套件,在集成了硬件平台的最新优化和技术,同时与PC系统进行深度整合,实现完整的AI PC体验;扣子创新的“端插件”机制,实现 AI PC的 硬件操控、本地知识库、本地推理、本地生成等能力被无缝嵌入扣子大模型与工作流。本次大赛中,很多开发者借助Coze的友好平台,快速搭建起AI PC的应用场景;腾讯应用宝,与英特尔Bridge技术和Celadon技术 深度融合,打破PC与移动设备的生态壁垒,推动跨端AI 体验、也为 AI PC的应用生态创造了巨大机会。

依托这些软件工具的迭代升级,可以看到本次大赛的AI作品实践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特别是半决赛后的作品,在英特尔AI PC与ARC GPU上的性能优化实现了50%~200%的跨越,开发效率更是提升两倍以上。

正因如此,本次大赛的开发者作品在落地实践层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其中,上百项作品均已在真实场景中完成落地验证或原型部署,这意味着这些项目已经初具商用前景。这背后,既得益于生态共建对AI实践的强力支撑,也离不开商业孵化机会的持续扩容。通过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英特尔力图将开发门槛的不断降低,持续将专业开发者能更高效地将创意转化为现实,持续激发了青少年群体的 AI创新活力。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中国软件技术事业部总经理李映博士

在此次大赛上,英特尔公司副总裁中国软件技术事业部总经理李映博士便提及:“不论是英特尔® 酷睿™ Ultra系列处理器所带来的出色算力,还是工具链升级所激发的创新活力,英特尔的AI技术都在不断进化。而英特尔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所发挥的作用,是让开发者充分体验英特尔AI技术的价值,并推动更多AI应用从云端走到边缘,从创意概念飞跃到商业化。”

联想中国天禧AI生态事业部总经理陈学桂向获奖选手表示祝贺,他说道:“联想通过整合硬件、软件、服务和AI能力,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便捷的体验。我们期待与更多创新者携手,通过联想天禧生态进一步推动AI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副总裁、大中华区个人信息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周信宏表示:“惠普深信AI将重塑未来,我们积极构建HP惠小微生态,为开发者提供强大的AI平台和工具,加速AI应用的落地。惠普将持续投入,与各位富有创意和执行力的开发者们共同探索AI的无限可能。”他在现场宣布,《AI PC全链开发密码》正式发行,立足PC端本地化AI应用开发,凝结惠普一线研发实践,将为广大开发者提供宝贵的实操指引。

写在最后:

参与与报道2025英特尔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说实话对我们也是感触良多。比起上次大赛,如今的AI创新正在云-边-端协同的主流架构上加速演进:云、边缘、终端的分工协同更趋精细化,云端主要应用在大模型训练、全局决策与跨场景共性需求处理上;边缘聚焦本地化实时计算,大幅降低数据传输延迟;而终端设计,包含AI PC、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等在轻量化模型处理本地数据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大模型的“泛化能力”如今越来越多地需要借助专用AI的“专精特性”来实现落地,用户的需求也从“功能满足”转向“情感共鸣”与“专属服务”,大众需要的是“千人千面”的AI服务,这也推动了“全民AI创新”的新时代到来——如今低代码/无代码平台、预训练模型经蒸馏、量化技术适配终端设备……正是这次浪潮驱动下的产物。未来,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借助至强、酷睿Ultra和GPU平台以及英特尔构建的更普惠的AI应用开发工具与生态,就可以快速开发出千差万别的AI应用。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小黄鱼系统降级安卓,揭秘背后的... 你知道吗?最近科技圈里可是掀起了一阵小风波呢!那就是小黄鱼系统竟然对安卓进行了降级处理。这可真是让人...
纳智捷大7:油耗惊人,二手车市... 近日,一款曾被寄予厚望的车型——纳智捷大7,再次进入了公众视野,不过这次并非因为其卓越的性能或设计,...
电动车真省钱?10万公里实测后... 近期,一篇关于电动车长期使用成本的深度分析文章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通过详细解读一份豪华电动车...
汽车电梯空间设计:适配不同车型... 汽车电梯的空间设计需以“车型尺寸+操作空间+安全冗余”为核心公式,通过动态调整轿厢长宽高、优化导轨布...
国内大型倾斜式球阀生产企业的具... 以下是一些国内大型倾斜式球阀生产企业的具体信息: 福建德特森阀门有限公司:中国电动阀门行业的龙头企业...
原创 全... 导读:2025年8月,东风风神以12.99万-14.99万元的预售价推出全新战略车型L8,凭借马赫电...
吉利银河M9预售,20万六座插... 吉利银河M9 作为品牌旗下全新大型 SUV,基于 GEA Evo架构打造,定位清晰地指向家庭用户市场...
全新蔚来ES8预售,全方位升级... 全新蔚来ES8在产品维度实现了全方位升级,最显著的变化是定位从原有的中大型SUV提升至大型SUV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