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代驾师傅的一则反馈,让e代驾团队意识到新问题:代驾师傅刚买的华为鸿蒙手机,装不上e代驾司机端,“总不能让司机带两部手机跑单吧?”e代驾副总裁张东鹏说。
彼时,e代驾已服务全国400城、超4亿人次用户,背后有着100万名司机。张东鹏意识到,鸿蒙系统的普及,让应用适配迫在眉睫。
2025年,华为终端全面迈入鸿蒙时代,鸿蒙操作系统5终端数量突破1000万,覆盖手机、平板、PC等多类设备。随着鸿蒙用户的不断增加、鸿蒙生态的持续扩大,对于企业来说,鸿蒙应用适配早已从企业“可选项”变为“必答题”。
其中,北京政企深度参与鸿蒙生态建设,已完成近千款应用的鸿蒙适配工作,成为鸿蒙技术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标杆样本。8月19日,在“共筑鸿蒙生态 赋能数字化转型”北京鸿蒙议题交流活动上,来自e代驾和指掌易的企业代表,分享了各自在鸿蒙适配过程中的攻坚故事、技术突破与实践成果。
从“痛点攻坚”到“体验升级”,鸿蒙携手伙伴开发应用
回忆起开发过程,张东鹏说,在收到代驾师傅的反馈后,团队迅速行动,于同年3月正式启动了e代驾鸿蒙应用版本的开发。不过,在开发初期,张东鹏也不无顾虑,“我们抽调了一个项目组的资源,投入到鸿蒙应用的开发,ROI(投入产出比)能不能打正?”不仅如此,折叠屏机型的适配也是一个挑战,此前在其他操作系统上,用户反馈地图加载、下单页操作等使用体验并不理想。
关键时刻,鸿蒙团队的支持给这次“攻坚行动”带来更多信心。“鸿蒙不仅开设了线下的技术培训会,线上也有专家及时地给我们处理卡点和难点问题,甚至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来企业做面对面的沟通,还有成熟的开发文档与Demo用来学习参考。”张东鹏透露。
不仅如此,张东鹏惊喜地发现,基于鸿蒙“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的特性,大幅降低了开发成本,同时,鸿蒙的AI辅助工具还能自动生成部分代码,大大降低了应用的开发时间。
最终,2024年6月,e代驾首版鸿蒙应用上线;2025年3月,全量功能版本落地,截至目前已迭代15个版本。上线以来,不仅司机端适配难题解决了、折叠屏上的卡顿消失了,更让e代驾团队意外的是,鸿蒙端新增用户同比去年增长了300%。如今,e代驾还在积极推进鸿蒙车机端应用的开发,未来用户上车前用手机下单,行程信息会自动同步车机,下车后步行导航会切换到手表,“服务随人走”的体验即将实现。
作为一款专为企业打造的安全移动办公平台,指掌易开发的工作空间APP,需要让客户能够通过各类设备,安全、便捷地访问企业内部系统。“政企应用必须建立在可靠的安全底座之上,同时满足三大要素:安全、高效和无缝交付。安全是底线,高效是前提,而快速交付则是竞争力。”指掌易产品总监蓝曈表示。
然而,在初期应用适配鸿蒙时,指掌易团队发现,最大的困难反而是来自鸿蒙的高安全设计,“我们做安全的,有些技术手段和‘黑客’的思路有相似之处,而鸿蒙为了系统安全,把这一类的路径全堵上了,这也意味着,我们的一些技术手段也没法推进。”
为了找到解决方案,蓝曈带着技术团队与鸿蒙方多次开会商讨解决方案。最终,工作空间APP依托鸿蒙星盾安全架构,通过可信身份认证、分布式安全通道等多维度安全机制,实现了入口、行为、内容、过程“四个可控”,保障企业数据安全。在体验层面,借助鸿蒙多终端协同能力,还实现手机、平板、PC等设备无缝协作。
指掌易将自身的安全能力与鸿蒙的系统特性深度融合,目前已在政企市场取得多个成果,与多家主流办公平台完成鸿蒙版本的合作产品开发与交付,并成功交付十多家行业头部企业。“我们认为高安全性既是鸿蒙的门槛,也是它的护城河,指掌易的使命,就是在这道护城河内为政企客户业务架起桥梁,实现企业安全、高效办公” 蓝曈总结道。
北京近千款本地应用完成鸿蒙化适配,鸿蒙生态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目前,已有超过3万个鸿蒙应用及元服务加速开发与迭代。这背后的鸿蒙生态,早已不是单个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政企协同的“集体冲锋”。
在北京,已有近千款应用完成鸿蒙化适配,如京办、机关服务平台、北京交通、信随行、国航之翼、闪送、北京大学等,应用适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覆盖政务民生、金融、医疗、交通、教育等多个关键领域。
北京市政务协同办公平台“京办”、北京广电生产管理办公平台“北京广电”适配鸿蒙后,在信息安全性和办公效率方面实现显著提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通州区运河商务区支行基于鸿蒙操作系统打造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预填单流转、跨设备协同等智能化服务。
放眼全国,23个省级政务服务平台适配鸿蒙,粤政易成为国内首个百万级用户的鸿蒙原生政务应用,国家电网、京东等大型企业内部办公系统均已接入鸿蒙。
鸿蒙生态的繁荣,还离不开技术、场景与人才的共振。技术上,鸿蒙5新增260多项功能,星盾安全架构获CC EAL5+高等级安全认证,“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的特性降低开发门槛。场景上,9000多个应用参与70多种系统级创新,从“碰一碰”传文件到实况窗交互,全场景体验持续升级;人才上,北京理工大学开设“开源鸿蒙英才班”,华为开发者联盟注册开发者数量已达800万,732万人通过鸿蒙生态学堂学习,110万次工具下载背后,是新鲜血液的持续注入。
正如蓝曈所说:“鸿蒙不是选择题,而是时代的选择。”当更多政企伙伴加入,这场围绕鸿蒙的生态共建,终将为北京乃至全国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更强动力。
文 韦博雅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