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正确的事情做到极致
作者:大鹏
编辑:闻道
风品:俊逸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一直以来,长期主义被企业界奉为圭臬。
那么,什么是长期主义?《芒格之道》一书指出,时间只是表面现象。长期主义的本质,是依据最终目标来规划当前以及未来的资源投入。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最终决定了企业是否真正配得上自己所期望的未来。
想来,吉利参透了个中深意。在2025新年致辞中,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我们不简单打价格战,而是要长期坚持打技术战、品质战、品牌战、服务战,以及企业的道德战,这是我们的基本经营理念。坚持长期主义为每一位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智能精品汽车,让顾客买得放心,用得安心,物超所值。
2025年8月13日,吉利汽车交出一份较靓丽的半年报:营收1503亿元,同比增长27%;核心归母净利66.6亿元,同比增长102%;总销量140.9万辆,同比增长47%;市占率创新高,首次超过10%达到10.4%。
放眼汽车界,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最可贵的就是坚守战略定力,做难而正确的事。透过一个个跳动数据,吉利汽车正在迎来收获期。
1
300万辆年销目标背后
新能源爆发、燃油车稳增
细分产品面,新能源汽车已成长为主力引擎。上半年销量72.52万辆,同比增长126%,总销量占比达51.5%,跻身中国新能源车市第二。
细分市场,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68.47万辆,占比55.9%,成为推动增长的关键力量。总销量同比增长62%,达到122.51万辆,市占率11.2%,位列自主品牌销量第二。出口方面,在整体销量同比减少8%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增长146%至4.05万辆。
聚焦新能源品牌布局,已形成吉利银河、极氪、领克三大架构。其中,吉利银河同比增长232%至54.8万辆;极氪增长3%至9.1万辆,期内成功下线第30万辆猎装车型;领克增长22%至15.4万辆,期内交付总量破150万辆,其中领克900稳居行业全尺寸高端混动SUV销量前三。
前IBM公司总裁郭士纳在《谁说大象不能起舞》一书提到:“任何一家公司成功实现改革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就是,公开承认自己所面临的危机与不足”。
据凤凰网汽车,吉利汽车行政总裁桂生悦曾坦承,当前吉利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11.44%,位居第二,距第一名(即比亚迪)29.48%的市场占比仍有18个百分点的差距。但与去年相差27个百分点相比,差距已经大幅缩小。同时他认为,随着新能源产品矩阵进一步完善,吉利新能源与第一名的差距会越来越小,甚至会实现反超。
再看燃油车领域,虽增速不是那么猛烈,却也保持了稳中向上姿态。上半年销量68.41万辆,同比增长8%。其中,中国星同比增长21%至47.4万辆,连续第9年坐稳中国燃油车自主品牌销冠,国内燃油车市占率同比增长1.6个百分点至8.7%。此外,插电混动汽车及纯电动汽车销量分别为21.4348万辆、51.0803万辆,同比增长61%及173%。
油电双驱,意味着吉利汽车转型之路已熬过阵痛期,两大业务齐头并进,逐渐达成了默契平衡,让企业不断跑出加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较出色表现,吉利汽车已将全年销量目标从271万辆上调至300万辆,上调幅度超过10%。7月,吉利汽车销量23.77万辆,同比再增58%,连续第11个月突破20万辆大关。截至7月末累计销量164万辆,同比增长49%,目标完成度达到54.6%。
这意味着接下来的5个月中,每月平均销量需达到27万辆才能如愿年标。压力即是动力。为此吉利汽车透露,公司将继续发力新能源领域。下半年计划推出多款新车型,包括吉利银河A7、吉利银河M9、吉利银河星耀6、极氪9X和领克10 EM-P。截至8月15日,银河A7已正式上市,大定订单量达3万台,领克10 EM-P也开启预售,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简言之,下半年的成长大戏或许更有看头。一些专业机构已经行动起来。东吴证券、交银国际证券、群益证券等多家券商上调了公司盈利预期。
2
从蓝色行动到台州宣言
释放战略协同效应
事实上,“油电并举”策略一度未获市场广泛认可。正是凭借着一股子改革韧性、战略定力,才逐渐消退了质疑声。
早在2015年,吉利就启动了“蓝色吉利行动”,正式进军新能源车市。2018年初,李书福公开提出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的90%以上,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35%。然现实却未如预期般顺利。2020吉利新车累计销量虽达132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却仅为6.8万辆,占比约5.2%,与当初目标相去甚远。
据中新经纬,面对这一结果李书福在2021年初一次内部演讲中回应称:“这不是战略方向错误,也不是战略执行失败,而是历史时机没有成熟,外部战略条件没有形成,这样的失败例子比比皆是,在中国车企中有,在欧、美、日、韩车企中也有,我们不必为此沮丧。”
的确,吉利汽车没有气馁,然而越挫越勇。也是2021年发布了“智能吉利2025战略”,计划十年内累计研发投入超2000亿元,聚焦整车架构、三电技术、AI智能、安全等科技创新突破与成果落地。一点点构建起涵盖汽车、手机、芯片、卫星、AI等的天地一体化科技生态。
借助该战略,吉利智能架构、高性能三电与安全科技得到全方位突破,并将成果逐步落地到产品上,形成了技术和销量裂变。以2024年为例,公司推出全新“GEA架构”,并基于此架构推出多款热门车型。如吉利银河推出纯电车型银河E5、星愿及插电混动车型星舰7,均成市场热销产品,吉利银河全年销量49.444万辆,同比增长80%。吉利汽车新能源汽车总销量88.82万辆,同比增长92%,销售占比达41%,跻身中国新能源车市头部阵营。
为了减少内耗、增加经营效率、协同效应,2024年9月,吉利汽车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正式推出《台州宣言》战略,明确提出要全面梳理集团各业务板块,进一步明晰各品牌定位,减少利益冲突和重复投资。
次月,吉利几何品牌率先完成战略调整,作为智能精品小车序列并入吉利银河。2025年1月,翼真、雷达也正式并入吉利汽车,将吉利汽车的产品矩阵扩充至包括轿车、SUV、皮卡、越野、MPV序列。2月,又完成对旗下极氪和领克品牌的战略整合,将二者合并为“极氪科技集团”。7月15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吉利汽车与极氪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吉利汽车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私有化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的全资附属公司,并从纽交所退市。
得益于一系列大力度整合,2025上半年,吉利银河品牌基于GEA架构推出的产品保持强劲销售势头。燃油汽车以畅销产品组成精简产品线,智能化表现提升。报告期内,“星越L”成为中国乘用车销量第一的燃油SUV,其他主力车型也位居燃油乘用车细分市场自主品牌前列。智能化技术布局方面,完成全域人工智能化部署,辅助驾驶系统整合为“千里浩瀚”,H1、H5、H7已搭载于期内新车型,并将陆续覆盖公司各价位车型。
毫无疑问,决绝刀刃向内,激发出的协同效应为吉利汽车注入新动力。品牌、技术、渠道端的资源配置优化,提升了运营效率,巩固了市场领先地位。
3
出海补短板
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再看海外市场,吉利汽车正通过“技术出海+本地化运营”来补短板、加速全球化布局,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例如,与宝腾合作,吉利汽车通过平台输出及技术支持,协助宝腾推出基于“吉利银河E5”打造的首款纯电动汽车“e.MAS 7”,迅速成为马来西亚纯电车型销冠,上半年销量超4000辆。宝腾累计销量达到7.73万辆,本集团应占其利润为1.28亿元。
再如与雷诺韩国的合作,得益技术研发与供应链的协同,扩大了在本地及发达国家的出口销量。2025上半年,雷诺韩国全球销量47027辆,其中与公司技术协同开发的SUV“大科雷傲”持续热销,期内销量25767辆。尽管由于雷诺韩国期内投入了前期费用以规划未来产品布局,导致本集团应占其亏损为0.06亿元,却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支撑。
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表示,未来将持续聚焦高价值出海,加速全球海外体系变革和产业体系化出海,统一作战,不断扩大本地化运营 ,以“五大造型中心、五大工程研发中心、五大试验区域、五大能源技术形式、五大AI智能生态圈”组成的全球战略体系为底座,引领全球汽车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下半年致力打造3个十万级区域,2个5万—8万级区域。为公司的全球市场拓展注入新动力。
的确,随着电动化技术逐步成熟,汽车业竞争焦点正逐渐向智能化转移。规模化、成本控制以及技术创新,渐成车企核心竞争力。
2025上半年,吉利汽车研发费用约73.3亿元,相较上年同期的60.4亿元增长21.3%。其中,60%资金被用于智能电动平台(如GEA Evo、SEA-S)以及G-Pilot驾驶系统。不过费用率从5.1%降至4.9%,管理费用率也降低0.7个百分点至1.9%。体现出企业成本控制力、运管效率的提升。
4
大整合、大挑战、大突破
长期主义路漫漫
当然,硬币总有两面。在财报后沟通会中,吉利也坦言上半年诸多领域还存在短板。比如吉利汽车单车平均销售收入下滑1.4万元至9.6万元。
对此,桂生悦坦言,定位大众平价市场的银河品牌销量提升,稀释了整体利润率水平。另一方面,吉利汽车在高端市场的增长有所放缓,但其表示,随着极氪9X以及银河M9等高价产品的上市和热销,单台产品的售价将得到改善。
具体来看,极氪1H25的卖车单价从24.6万元同比下滑1.6万元至23万元,领克1H25的卖车单价13.7万元,同比持平,吉利汽车整体卖车单价从8.9万元同比下滑9千至8万元,主要由于低价的吉利心愿系列的占比提高(对标比亚迪海鸥车型)。利润方面,二季度单车净利0.5万元,环比上季度0.8万元下滑0.3万元,主要由于汇兑损益确认的减少,而单车核心运营利润0.4万元,基本环比和一季度持平。
其次,即便新能源表现靓丽,整体出口方面仍出现下滑压力。对此,桂生悦坦言,吉利出口短板背后有海外产品短缺、产品销售结构性错位等原因。在过去几个月,吉利已经建立了海外市场快速响应体系,布局大量渠道。在此背景下淦家阅制定了新的目标,“下半年比上半年要增长30%以上,确保全年出口销量形成正增长。”
再次,一系列重磅整合为成本控制、协同增量效应释放等打开了空间,但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增加了管理难度、考验品控风控、细分特色能力。如何进一步打破藩篱、对冲风险包袱,更高质高效整合激发1+1大于2的效能,吉利仍长路漫漫。
以极氪科技集团为例,得益于汽车销售业务增长,上半年总收入495亿元,同比增长2.5%;汽车销售业务毛利率16.9%,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然非汽车销售业务收入有所下降,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激烈程度。
再如近日,据经济参考报,吉利汽车部分车型陷入车机流量相关权益争议,引发网友热议。据了解,吉利汽车车机流量包括“基础流量”及“娱乐流量”。其中“基础流量”对车主终身免费,相关权益包括远程控制、导航、远程控制、紧急救援、智能语音等基础服务功能;“娱乐流量”包括音乐、在线视频、在线电台、WiFi热点等。有部分车主称,近日发现“基础流量”仅包含远程控制功能,车主质疑吉利银河将承诺的权益进行私自更改。
对此,8月20日,吉利银河声明回应称,吉利汽车在不同时期推出的智能网联车型,因市场定位、价格及配置存在差异,对应的用户权益方案会有所不同。但需明确的是,销售时向用户承诺的包含E-CALL在内的权益,始终保持一致,不会进行任何变更或减配。为消除用户误解与疑惑,现统一说明:“基础流量”权益通常涵盖车辆远程控制、在线导航、语音助手、天气查询、OTA升级等功能。具体所含功能,以所购车型的实际配置为准。
整体来看,大整合带来大突破,也带来大挑战。2025年,会是吉利汽车浓墨重彩的一年。
上半年的业绩销量报喜开了个好头,上调的年标更振奋人心。可能否如愿,还看接下来的新品策略落地、外部市场变化及自身整合效应。新四化浪潮下,车企转型是一场马拉松,能否勇立潮头、甚至再进一个段位,且看吉利汽车的长期主义。
本文为首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