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汽车经销商行业的两大巨头百得利控股和美东汽车相继发布盈利预警,引发市场广泛关注。百得利控股预计中期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减少不超过80%,美东汽车更是预计2025年中期亏损超8亿元。这一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让人不禁对2025年上半年经销商集团的整体状况产生疑问:它们都还好吗?
百得利控股作为一家在豪车经销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企业,此次盈利预警令人咋舌。据其公告显示,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取得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较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人民币3390万元减少不超过80% 。
而美东汽车的情况更为严峻,8月20日发布公告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中期财务业绩将出现显著亏损,预计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不少于8亿元,与2024年中期的权益股东应占亏损约0.3亿元相比,亏损幅度明显扩大 。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对汽车这种大宗消费品的需求自然也随之减少。同时,市场情绪低迷,消费者持币观望态度浓厚,进一步抑制了汽车的销售。
在市场环境方面,乘用车供需失衡以及激烈的价格战是两大“杀手”。随着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大品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降价促销,这不仅压缩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还导致了价格倒挂现象的出现。所谓价格倒挂,就是零售价格低于购车成本,这使得经销商卖一辆车就亏一辆车,新车业务严重亏损,资金周转困难。
此外,政策因素也对经销商集团产生了影响。针对超豪华小汽车的消费税增加,使得超豪华车的销售受到冲击,而预计按揭返佣比率的下降也影响了经销商的按揭申请服务收入。百得利控股和美东汽车都受到了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业绩大幅下滑。
那么,其他经销商集团的情况又如何呢?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亏损比例上升至52.6%,持平比例17.5%,盈利比例仅为29.9% 。这意味着超过半数的经销商都处于亏损状态,盈利者不足三成。从品牌角度来看,新能源独立品牌的经销商经营状况相对好于传统燃油车品牌。
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的盈利占比为42.9%,而传统燃油车品牌经销商的盈利占比仅为25.6% ,亏损占比却高达58.6% 。
在销售目标完成情况上,2025年上半年仅有30.3%的经销商完成销售目标,七成经销商未能达标 。
价格倒挂现象依然严重,有74.4%的经销商存在不同程度的价格倒挂,43.6%的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在15%以上 。这使得新车销售毛利贡献降至-22.3%,经销商不得不高度依赖售后服务和金融保险业务。在经销商2025年上半年的毛利构成中,新车、售后和金融保险的毛利分别为-22.3%、63.8%和36.2% ,盈利结构严重失衡。
日益严峻的经营形势也加剧了经销商与汽车厂商之间的矛盾。2025年上半年汽车经销商对主机厂满意度下滑,总体满意度得分为64.7分,较2024年底75.6分大幅下降 。经销商们反映厂家对基础任务目标达成的奖励缩水,任务目标过高、品牌竞争力不足、考核内容过多、新车价格波动导致二手车价格不稳定等问题,以及厂家对经销商返利周期长、返利形式复杂、返利使用限制过多等。
面对如此困境,经销商集团也在积极寻求应对之策。一些传统汽车经销商开始谋求转型,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加强与主机厂的沟通与协商,共同解决价格倒挂、返利等问题,也是经销商们努力的方向。
2025年上半年对于汽车经销商集团来说,无疑是充满挑战的半年。百得利控股和美东汽车的业绩预警只是整个行业困境的一个缩影,超半数经销商亏损、价格倒挂严重、销售目标完成率低等问题,都亟待解决。未来,经销商集团能否在困境中突围,实现业绩的反转,还需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适应市场变化,积极转型,加强与主机厂的合作,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来源:网络,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供参考。
感恩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烦请平台留言删除。
更多文章请进入下方按钮“往期文章”或“分类阅读”页面进行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