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新开通高端装备制造及珠宝加工两大产业专利预审服务。
日前,在深圳市坪山区比亚迪汽车工厂,一辆辆装备最新技术的新能源汽车正源源不断驶下生产线,即将启程远赴海外……这些闪耀着中国智造光芒的“新名片”背后,是一张无形的知识产权网络在提供强力支撑。比亚迪研发团队斩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金奖的“集成式热管理系统”专利,正是深圳知识产权生态赋能企业创新的生动注脚。
从实验室里灵感的迸发,到生产线上技术的落地,再到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彰显,深圳已构建了一套覆盖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的知识产权生态体系。在这片以创新为生命线的热土上,知识产权已不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权利凭证,更是驱动产业升级、捍卫竞争优势、开拓全球市场的核心战略资源。
创造篇:创新高地绽放智慧之花
深圳的创新活力,在数据中奔涌不息。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4年,这座城市专利授权量高达24.19万件,连续7年领跑全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63万件,连续21年稳居全国首位。截至2024年底,深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0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9倍。这些数字,是深圳创新引擎高速运转的最佳证明。
2025年6月,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揭晓,深圳创新主体斩获81个奖项,约占全国总数的10.5%,其中金奖项目9个,占全国金奖总数的22.5%。华为、中兴、中广核、腾讯、比亚迪等深圳科技巨头齐聚金奖榜单,绘王趋势科技、大疆创新、车和家科技、比亚迪则在外观设计领域摘得桂冠。这些沉甸甸的奖项,是对深圳企业创新硬实力的最高认可。
金奖背后,是深圳企业攀登技术高峰的动人故事。中兴通讯的“极化码”技术专利,显著提升了polar码在5G网络中的灵活性,同时确保了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和低复杂度,并被5G国际标准采纳,其应用已从移动通信拓展至物联网、卫星网络等广阔领域,展现出可观的市场价值。
比亚迪针对电动汽车低温续航衰减这一行业痛点,组建百人专家团队日夜攻关,最终以“集成式热管理系统”打破传统分立方案的技术桎梏,铸就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围绕该技术,比亚迪已布局海内外专利300余件。
深圳持续优化的科技创新环境,为这繁花似锦的创新图景提供了丰沃土壤。专项资金精准滴灌高新技术企业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等法规构建起坚实的创新保障体系。高交会、人才交流大会等平台,则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全球智慧在此汇聚。
“深圳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对企业至关重要,创新成果得到充分保护,有力激励其持续创新,保障企业安全经营。”比亚迪相关部门负责人说道。中兴通讯副总裁米瑶同样强调:“深圳市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服务创新能力方面双向发力,切实支持企业投身创新。”
运用篇:让智慧成果奔涌向市场
知识产权的价值,最终在市场中实现。深圳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专利出让近2.7万次,受让超过2.5万次,专利许可近6000次,各项指标均高居广东省榜首。这标志着深圳的知识产权要素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在市场间流转。
此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深圳释放巨大能量。2024年登记金额达504.21亿元,连续5年领跑广东。更令人瞩目的是,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深圳模式”——累计发行99单产品,总规模高达219.06亿元,持续领跑全国,为轻资产的创新型企业开辟了崭新的融资航道。这些金融活水,精准浇灌着“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为深圳打造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注入澎湃动能。
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通高端装备制造和珠宝加工两大产业专利预审服务,这是深圳知识产权服务能级跃升的里程碑。预审服务覆盖IPC和洛迦诺分类共计273个小类,涵括网络通信、半导体、智能终端、珠宝饰品等20余个深圳优势细分领域。效果立竿见影——发明专利平均授权周期压缩至约3个月。对于技术迭代快、竞争白热化的高端装备和年专利申请量超3万件的珠宝产业而言,这无疑是抢占市场先机的制胜利器。
市市场监管局紧密围绕“20+8”产业集群,持续创新机制,其探索的“国内预审+海外同族”的专利布局机制,打通了国内外专利加速审查的“任督二脉”。该机制有效缩短深圳企业在海外的专利授权周期,最短可降至4.3个月。目前,该机制已助力200余家企业、3000余件高价值预审专利同步开展全球布局,其中6件专利荣膺中国专利奖。
保护篇:为企业出海架桥护航
在深圳前海,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深圳分中心如同企业出海的“瞭望塔”,工作人员24小时紧盯着全球数据,一旦系统警报响起——意味着又有深圳企业在海外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即刻高速运转。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构建了风险预警防控、案件监测响应、纠纷应对指导、意识能力提升、资源整合共享“五位一体”的海外知识产权一体化服务平台,打造“国外布站点、国内建基地”的保护格局。这套全流程服务机制,已成功助力众多深圳企业跨越出海险滩。
当某高新技术企业面对海外市场一筹莫展时,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知识产权专家为其量身定制知识产权风险评估与应对方案,扫清上市障碍。这个企业负责人感慨:“没有市市场监管局的助力,公司不会发展得这么快。”截至2025年6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累计监测2292起海外纠纷案件,为2234家涉案深圳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指导,取得积极成效案件222件,为企业节省诉讼费用超5800万美元,减少市场损失超22亿美元。
这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使深圳的“创新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作为综合改革试点优秀经验,于近期获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评价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快速协同保护工作绩效评价连续4年蝉联全国第一。
深圳的知识产权实践,为中国打造知识产权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深圳方案”。当创新的种子被知识产权的沃土滋养,被转化的雨露浇灌,被保护的藩篱守护,它必将在深圳这片热土上成长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参天森林。(李佳佳)
上一篇:华为鸿蒙智行引领智能汽车新潮流,成都车展见证“四界”齐发
下一篇:智慧“芯”跳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