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电动知家”关注,记得”!
电动知家消息,8月25日,一位名为“智齿这个小妖精”的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控诉其在购买小米YU7过程中遭遇了“一车两卖”的尴尬局面。且沟通无果,最终不得不通过网络公开维权并寻求法律途径解决。此举迅速引发广泛关注,使得本就备受争议的小米汽车预售和交付流程再次遭到公众质疑。
据该网友的描述,8月21日,他接到通知要求当天完成支付28万多元的尾款以提取车辆。该网友表示已经支付了尾款。然而,8月22日晚,他接到电话通知,原本定给他的车被其他客户提走了,需要继续等待。8月23日,该网友与南京地区负责人沟通,要求尽快提车,并得到对方承诺周末可能不好协调,约定周一给予答复。然而,截至8月25日,他仍未收到任何回复。
在帖子中,车主表达了对小米汽车处理方式的极度失望与无奈,并直接@了包括雷军、卢伟冰在内的多位小米集团高层、南京本地媒体(@南京零距离)、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南京市秦淮区消费者协会)以及多位汽车领域知名博主,希望借此引起重视,推动问题解决。车主更明确表示正在寻找律师,准备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该帖文还附上了与小米汽车的聊天记录、付款凭证等截图作为证据,增加了事件的可信度。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一车两卖”风波并非小米YU7交付问题的首次曝光。此前已有媒体报道和用户反馈称,有部分小米YU7预订车主在尚未亲眼见到实车、未进行车辆查验的情况下,便被要求先行支付高额尾款。这种“未见车先交钱”的模式本就让许多消费者感到不安,此次事件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对小米汽车销售流程规范性和透明度的信任危机。网友们在相关新闻下的评论也多以质疑和批评为主,普遍认为小米汽车在产能爬坡和销售管理上可能存在漏洞,损害了早期支持者的权益与热情。
小米YU7作为小米汽车投入市场的重磅产品,自发布以来便收获了巨大的关注和订单量。然而,此次维权事件不仅对其品牌形象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也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尤其是造车新势力普遍采用的预售制度的深入思考。如何在激进的交付目标、复杂的供应链管理与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之间找到平衡,是所有新兴品牌必须面对的课题。对于消费者而言,动辄数十万元的消费,其流程的规范性、信息的对称性以及售后响应的及时性,都是最基本的诉求。
目前,小米汽车官方尚未就此事作出公开回应。事件后续将如何发展,车主能否顺利提车或得到妥善补偿,以及小米汽车将如何系统性优化其销售与交付体系以重建消费者信任,电动知家将持续保持关注。